形而上学简述

形而上学就是哲学。何为形?就是现象。现象可以是客观现象,也可以是主观现象(如做梦,幻想)。现象都是可感知的。

人们日常的思维都是形而下的,也就是基于现象的。无论多么抽象的概念都是基于现象的,例如“动物”、“自由”、“美”这些概念。

科学、艺术、价值论三大领域的知识都是基于现象的。科学基于客观现象,艺术和价值论基于主观现象。

哲学不一样,哲学思维试图超越现象。哲学最原始的问题是“世界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本体就不在现象界之内。

什么意思?假设你是电脑游戏中的一个人物,无论你怎样探索你所在的那个世界,你都无法发现你的世界的本体。因为这个本体(也就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代码)在你的世界(现象界)之外。

我们常常误以为太阳是“客观实在”的,但我们见到的太阳,和电脑游戏中的太阳相比,并不更加“客观实在”。

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把现象当成本体。

唯心主义相反,把意识当成本体。

还有一件糟糕的事情。人类的逻辑适用于人类的现象界,当思维超越现象的时候,逻辑还能管用吗?

本体论争论的唯一结果,就是“不可知论”。不可知并不是现象不可知,而是世界的本体不可知(本体存在与否也不可知)。

以上讲的是本体论。由于本体论长久争论得不到确定结论,哲学家们转而研究“人类是如何获得知识的”这一问题(也就是认识论),试图通过解决认识论问题来解决本体论问题。

认识论也分为两大阵营。一派认为知识来源于现象,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另一派认为知识来源于心灵的内在构造,这种观点被称为先验主义。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又叫经验论和唯理论。

显然,两派都有道理。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现象(经验),例如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但还有很多知识来源于心灵本身,例如几何知识。

经验论认为依靠归纳法可以获得可靠知识。唯理论认为通过演绎法才能获得可靠知识。

但两者都不是那么靠谱。不完全归纳总是存在出错的可能,例如,你见到一万只乌鸦都是黑色的,也不能下结论说,乌鸦都是黑色的。

演绎法的问题在于找不到可靠的第一原理(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没有可靠的第一原理,也就没有办法通过推理得到可靠的知识。

认识论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类并没有什么完全可靠的知识。又回到了不可知论。

本来指望认识论可以帮助解决本体论的问题,现在这个希望又落空了。

在认识论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又出来了一个大神级的人物,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幽幽地说,你们争来争去,却没有发现,人的思维都是用语言表达的。所以,要弄清认识论问题,首先要把语言搞清楚。

维特根斯坦开创了语言分析哲学。他详尽地分析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最后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哲学问题都是由于错误地使用语言导致的。维特根斯坦最后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虽然我没有深入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但对他的结论一点也不意外。语言,和逻辑、时空一样,都是现象界的东西,无法运用于现象界之外。

“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这是赤裸裸的不可知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Ludwig Wittgenstein(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译者:韩林合版本:商务出版社2013年8月第1...
    马文Marvin阅读 2,290评论 0 8
  • 人之方向 ——从普世价值走向同一价值 第九章信息本体论的重建 信息是什么?数学家香农给出的定义是:“信息是...
    李沐之的简书阅读 1,369评论 2 11
  • 恍惚一个做了多年的梦,隐约一位期盼了多年的人,茫茫人海有缘相遇,终于明白我在等你---《女人课堂》。亲爱的,你与我...
    倚风儿阅读 492评论 3 8
  • 温润的四月早晨醒来,打开微信,看到了一个关于青春是什么的议题。有人说,青春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即便如此,...
    沙虫姐姐阅读 255评论 0 2
  • 当火焰颤动时,周围的空气也翻滚起来,燃烧着的纸钱一点点被吞噬,化作白灰色的灰烬,飘向空中。风又大了些,素未谋面...
    解忧129阅读 2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