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几大原则
Ø 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可以用新的类来解决问题
Ø 单一职责原则:设计目的单一的类。也就是降低程序的耦和程度
Ø 李氏替换原则:用子类去替代父类
Ø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的实现;针对接口编程,不针对实现编程
Ø 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接口总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
Ø 组合重用原则:尽量使用组合,而不是使用继承来达到重用的目的,因为继承是一种紧偶和
Ø 最少知道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即信息隐蔽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可以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作用:主要用于创建对象,为类实例化对象提供指南
结构型模式作用:主要用于处理类和对象的组合,对类如何设计以形成更大的结构提供指南
行为型模式作用:主要用于描述类或对象的交互以及职责的交互,对类之间交互以及分配责任提供指南
创建型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rd)
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有子类决定需要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得子类的实例化过程推迟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创建一系列对象,而不用制定它们具体的类
- 构建器模式(Builder)
将一个复杂类的表示与其构造相分离,使得相同的构建过程能得到不同的表示
- 原型模式(Prototype)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类型,并通过copy这个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 单例模式(Singleton)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结构型模式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用户希望得到的另一种接口。
关键字:转换接口
- 桥接模式(Bridge)
将类的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也就是把一棵树拆成2棵树,再把两棵树连接起来。也就是继承与拆分
- 组合模式(Composite)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关键字:树形目录结构
- 装饰模式(Decorator)
动态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关键字:附加职责
- 外观模式(Facade)
定义一个高层接口,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外观。
关键字:对外统一接口
- 享元模式(Flyweight)
提供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共享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汉字编码
- 代理模式(Proxy)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关键字:快捷方式
行为型模式
- 职责链模式
通过给多个对象处理请求的机会,减少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将接收对象链接起来,在链中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这个请求。
关键字:传递职责,检索非法关键字
- 命令模式(Command)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将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支持可4撤销操作。
关键字:日志记录,可撤销
-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给定一种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用来根据文法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关键字:虚拟机机制
例如:解释自定义语言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提供一种方法来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关键字:数据集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交互。它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调用,从而达到低耦合,还可以独立地改变对象之间的交互。
也就是将网状结构该为星形结构
关键字:不直接引用
例如:银行之间业务的对接(银联)
- 备忘录模式(Memento)
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定义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关键字:联动
例如:发布和订阅
- 状态模式(State)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他的行为
关键字:状态变成类
例如:会员卡的状态(铜-银-金)
- 策略模式(Syategy)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相互替换,从而让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用户而变化。
关键字:多方案切换
例如:商场的满减和 打折
- 模版方法模式(Templatemethod)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 访问者模式(Visitor)
一种分离对象数据结构与行为的方法。通过这种分离,可达到一个被访问者动态添加新的操作而无需做其他的修改的效果。
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算法易变化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