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读书,朱光潜如是说

 茫茫书海,遇见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所说的读书方法,正是我所信奉的,并极力想去做好的。

 “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

     忙,只是表面现象,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未踏足简书之前,我也常以忙为借口,不去读书。在简书写作后,自己每天必须想方设法地去读,去思考,在文字中,去找灵感。未开饭前,我会看几页书。睡觉前,我也会靠在床头看一会书。这些零碎的时间,对于获取知识,显得尤为宝贵。

   朱先生说,如果每天至少读三四页的书,那么一年也可以读四五本的书。现在,我尽量做到每天不少于二十页,很庆幸,一个月下来,也能够看完两三本。

“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读书,最快乐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却始终说不出,而看别人的文字,却被他轻轻松松地说出,心里顿生羡慕与好感。

    读书,最舒服的就是睡前阅读。夜深人静,文字与思维交汇,就像催眠一样,让人的心情慢慢地沉静。此时的世界,与自己无关,自己只活在书中的内容里。

       朱先生说,在书中寻出趣味的,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也比别人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播的《欢乐颂1》,自己是迫不及待地追剧。最近,《欢乐颂2》正在热播,自己内心也多次想着去看,可是闲暇时,还是更愿意拿起书本看。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朱先生特别强调,看书不要看流行的新书,因为这些都只是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没有多大的价值。要看的书,一定要经过慎重的选择,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筛选。他说,与其读一百本无足轻重的书,不如取一本精读一百遍。

     我很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每次到图书馆借书,那些时下流行的作家,我都不会去翻阅,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太新了,以至于少了沧桑感,无法让人真正地厚重起来。我喜欢看,至少是我父母辈的作家,所写的文字。

     我不是故作清高,真的,文字也需要沉淀,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只有经历各种磨练,才会坚强起来一样。

“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虽然现在可以用电脑做读书笔记,但我更喜欢拿起笔,在本子上写。所写的每个字,都带着我的心跳声,留有我的温度。所写的每个字,都能放出智慧光芒,启迪着我的思想。

     对照朱先生所说的,我觉得自己在笔记的纲要,不够简洁。有时候,看见书中精彩的段落,生怕过目而忘,就全盘抄下。这样的做法,有些费时,我还需要再提炼。

     看书过程中,自己的意见,有时也未能及时记下。日后,凡是看书后,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那些想法,我都必须用不同颜色的笔,简要地写出。

    朱先生还说,读书要分门别类,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系统,感兴趣的亲们,都可以找来看看。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读到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深以为憾,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以给一个中学...
    晨间的风阅读 5,374评论 2 34
  • 第一次被室友带到男生宿舍参观,我就被一屋子的电器给吓到了,大到冰箱、电视机、小到熨斗、烤面包机、录像机、还有很多...
    含月6666阅读 1,664评论 0 0
  • 夜是一只手,手不是一般的手,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手。像如来佛祖的手,变作孙悟空都无法逃脱,徒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
    子Mu阅读 1,358评论 0 0
  • 雨后初晴雾渐开,远山含翠入眸来。 乡间四月风光好,野径黄花顺手摘。 ――――中华新韵
    万子云阅读 1,618评论 2 5
  • 现在的医学院校需要主动呼唤一个十分古老的名词作为一门必要的课程,那就是“医德”。“医德教育”应该成为一门贯穿医学院...
    谭凌祖阅读 3,51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