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茫茫书海,遇见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所说的读书方法,正是我所信奉的,并极力想去做好的。
“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
忙,只是表面现象,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未踏足简书之前,我也常以忙为借口,不去读书。在简书写作后,自己每天必须想方设法地去读,去思考,在文字中,去找灵感。未开饭前,我会看几页书。睡觉前,我也会靠在床头看一会书。这些零碎的时间,对于获取知识,显得尤为宝贵。
朱先生说,如果每天至少读三四页的书,那么一年也可以读四五本的书。现在,我尽量做到每天不少于二十页,很庆幸,一个月下来,也能够看完两三本。
“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读书,最快乐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却始终说不出,而看别人的文字,却被他轻轻松松地说出,心里顿生羡慕与好感。
读书,最舒服的就是睡前阅读。夜深人静,文字与思维交汇,就像催眠一样,让人的心情慢慢地沉静。此时的世界,与自己无关,自己只活在书中的内容里。
朱先生说,在书中寻出趣味的,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也比别人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播的《欢乐颂1》,自己是迫不及待地追剧。最近,《欢乐颂2》正在热播,自己内心也多次想着去看,可是闲暇时,还是更愿意拿起书本看。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朱先生特别强调,看书不要看流行的新书,因为这些都只是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没有多大的价值。要看的书,一定要经过慎重的选择,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筛选。他说,与其读一百本无足轻重的书,不如取一本精读一百遍。
我很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每次到图书馆借书,那些时下流行的作家,我都不会去翻阅,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太新了,以至于少了沧桑感,无法让人真正地厚重起来。我喜欢看,至少是我父母辈的作家,所写的文字。
我不是故作清高,真的,文字也需要沉淀,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只有经历各种磨练,才会坚强起来一样。
“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虽然现在可以用电脑做读书笔记,但我更喜欢拿起笔,在本子上写。所写的每个字,都带着我的心跳声,留有我的温度。所写的每个字,都能放出智慧光芒,启迪着我的思想。
对照朱先生所说的,我觉得自己在笔记的纲要,不够简洁。有时候,看见书中精彩的段落,生怕过目而忘,就全盘抄下。这样的做法,有些费时,我还需要再提炼。
看书过程中,自己的意见,有时也未能及时记下。日后,凡是看书后,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那些想法,我都必须用不同颜色的笔,简要地写出。
朱先生还说,读书要分门别类,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系统,感兴趣的亲们,都可以找来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