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坏习惯之一,过多引用元话语和路标

这是写作的第一个坏习惯。

所谓引用元话语,就是用话语来解释话语,本来给出的第一个概念别人就不太理解,你还要再用更抽象的话语解释它,更加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然后是使用过多“路标”。

什么是路标呢?就是怕读者糊涂,使用类似于目录的引导性的语言。你会觉得这种语言能增加整篇文章的清晰度,但你只是在理清自己的思路,对读者毫无帮助。

比如“一是,二是”“这证明了……”这种方式非常死板和笨拙,本来作者的初衷是让读者跟上自己的思路,害怕读者迷路。但用的多了,增加了阅读负担,使整篇文章显得冗余、拖沓、文章节奏不流畅、不轻快,就会觉得你写的很low。

一篇文章,适当设置路标是可以的。如果完全没有路标,可能会让读者迷路,抓不住全文的脉络,把人看糊涂。

写作过程中,要尽量节俭的使用路标。

尽可能少走弯路,把要说的内容平铺直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让读者自动发现应该往哪里拐。

这里有两个技巧:一是用提问开头。

二是用隐喻来引导读者。比如“正如我们所见”,暗示读者运用视觉。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技巧,缺乏这种技巧,显示出作者词汇量匮乏、语感欠缺。高明的作者使文章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技巧,而且这个技巧很实用,可以直接上手。

在文章开头和每段开头,尽量不要用死板、带有路标性质的语音,而是开动脑筋,转个弯,使文章显得更高级。

这项能力需要训练。

之前我并没有这种意识,只是凭自己的语感懵懂的写,今后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积累和学习,多看看好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了半小时走路,到了常坐车的地方,天刚刚亮,还看不清大地的模样,有一个老头他家开的门面,灯亮着,里面有...
    周目标阅读 1,683评论 0 0
  • 夜念的思想完全被校长所讲的《水知道答案》彻底颠覆了。从前的夜念从未想过自己的思想,心态会影响周边的人、事、物继而影...
    虚拟阳光阅读 2,144评论 0 1
  • 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与我一贯的主张比较契合,决定将它推送给你。下面是文章的一部分截图。 但是,我比...
    克劳福德_ac70阅读 1,729评论 0 1
  • 文干明月 地冻天寒风吹起 兴高采烈海南飞 如春四季休身养 碧海蓝天彩映辉
    明月美丽人生阅读 1,716评论 0 0
  • 想起无锡那两年的一些事。 房东光头大叔,烟酒不沾,说苦丁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客气起来眼睛咪的几乎看不见,但对老婆永...
    一碟小菜_60ff阅读 2,8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