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奠、已故人• 上”篇)
第二部分 我和我的姥姥姥爷——
小学时期(2001年9月-2007年6月)
待我记事起,姥姥姥爷就住在通渭路那大院里,兰州本地人应该听到“通渭路”,就能立刻联想到“马三洋芋片”。是的,我姥姥姥爷家就在那儿。这家老店号称百年,记得我小时候这店还只是院外摆的小摊,支口锅、将串好的土豆片、腐竹放入烫过后,浇上秘制油泼辣子,上桌供食客品尝,现在想想就流口水。我对姥姥姥爷的记忆都留在那个院儿、那个房里。
小学时期,多是母亲周末带我回姥姥姥爷家。那时候表哥表姐由于上学等原因,多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俩经常吵架。表姐每每不服,每每被姥爷“揍”。我去姥姥姥爷家,一般表姐都会带我玩耍,买几毛钱的零食吃。因为我们俩年龄相仿,所以也没啥代沟,表姐一直对我不错。
对姥爷印象深刻的是退休后,出去练过一段时间太极剑(我没见过姥爷练的样子),后来养了许多鸟,多半是去黄河边“遛鸟”。记得有回我从床底下搜到太极剑,拿出来玩,被姥爷好一个训斥。表姐倒是不怕训,平时已被训“皮”了。姥爷好喝白酒,10次见面有7次在喝酒,5次是喝醉,醉后比较喜欢骂人,这谁都没辙。后来,姥姥研究一方法:一方面是从源头限酒断酒,另一方面是只要姥爷有点醉意,就让其他人赶紧走,原理应该是没有骂的对象就无兴致了。我记忆中好像很少骂姥姥。不过这方法貌似不是很有效,姥爷一有机会就偷摸喝,然后继续骂。后来由于常年喝酒,好像肝不太好,住过一次医院。回来以后就不喝那么多了,但基本保持每天二三两白酒,抽烟的量没减。
姥姥个头不高,长年饱受腿风湿影响,一般不怎么出门。在家主要是做饭给大伙儿吃,小时候过年去姥姥姥爷家,基本年夜饭都是姥姥准备和制作,直到年龄大做不了以后,才由小姨夫掌勺,但一直还负责年货准备。姥爷喜欢听京剧看《西游记》,姥姥喜欢看《还珠格格》《神雕侠侣》等古装电视剧。也非常追得上潮流,看《甄嬛传》《三生三世》啥的。姥姥制作的油泼辣子、浆水、扁豆子面和虎皮辣椒等无人能敌。这也和姥爷吃东西比较仔细有关,不好吃就放桌上。好在姥姥掌握姥爷的口味,一般很少出现不吃放桌上的现象,有也是量太大没吃完。
姥姥性格很好,善解人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受到邻里们的认可,基本这院和隔壁院的人都认识“王妈/王奶奶”。这人缘敢问谁能做到。姥姥对我比较喜爱,也和我年龄最小有关吧。有什么好吃的水果或蛋糕点心都会留给我。知道我周末会去,就提前做好麻辣土豆片(马三店老板有时会把一些不能再削片的土豆片零碎给姥姥,姥姥巧手就能做成美味)。如果我某周没回去看姥姥,她都会打电话问母亲,“我这麻辣土豆做好了,啥时候过来吃!”姥姥姥爷和表哥生活时间最长,表哥的学习他们没咋操心过,因为他一直是我们几个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
中学时期(2007年9月-2012年6月)
中学时期包括了初中和高中部分,这里也就不再细分。这个时期姥姥姥爷精神儿都不错,日常生活也过得悠然自得。表哥上大学,一周回来一次,表姐上卫校,差不多也一周回来一次。我上高中以后,由于中午折返于家和学校,午休时间较少。快高考那段时间,中午就去姥姥姥爷家休息。为了不麻烦姥姥,一般在外面吃过午饭再去,有时姥姥也会提前说有饭在家吃。午休我定闹钟在14时10分,因怕我睡过,姥姥一般14点整就叫我起床,几乎比闹钟还准确。
初高中时期学业和自己闲事都比较多,去姥姥姥爷家相比小学时期少了很多。大部分主动去姥姥家是为了玩游戏。表哥对网络游戏痴迷,初高中几乎天天泡网吧,后来好像是为不让他去外面网吧玩,家里便购置了一台电脑。有了这电脑,我、表哥和表姐轮番玩,当然表哥玩的时间长一点。但每次我回去,他就起身让我玩,总说一句“电脑开着呢,没关!”我就明白意思了,有时就盼着这句话。
理应中学时期对姥姥姥爷的记忆应该多一点,因为时间离得比较近。但我却回忆不起很多事。影响最深刻的画面就是姥姥坐在沙发边上,弓着身体,吃馍馍看电视剧,姥爷则坐在靠窗边的沙发一会儿愣神儿,一会儿抽烟卷冥想。姥姥也是老烟迷,我总感觉两人在比赛吸烟,生怕比对方少抽一根会吃亏,吸烟频率很快。
大学至工作时期(2012年9月-2019年6月)
我上大学时,表哥表姐都已经实习和工作了,表哥依然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我和表姐却很难每周回去,基本是寒暑假才能回去看他们。大学第一年的春节,在姥姥姥爷家过初二,热闹且气氛融洽。上午大姨小姨大舅等所有人聚一起,我和表哥们连续几年都是去网吧开黑,饿了回来正好赶上午饭。下午大人们陪着姥姥姥爷打麻将,一般能玩到凌晨。我们玩扑克赌点小钱(1块钱局)。记忆最深、小姨也提最多的是,有一年我们玩扑克,我输光大部分的年钱,最后居然还哭着说“要帮小姨还钱”,那天我们两家输。
差不多大二秋冬交接之际,姥爷因病去世。那时学校还未放假,小姨电话告诉我”姥爷走了,让我自己决定看是否能回来“。我回到宿舍将事情告诉吕老师,他让我冷静点,再等等看父母的意思。最后,父亲打电话给我说:”姥爷已经安详离世,也会理解你目前在外回不来,心到则人到。“我母亲有点泣不成声,没有多说什么,也让我看情况决定。最终我没能参加姥爷的葬礼,这反而让我更加珍惜还在世的姥姥。
时间过得很快,我大学毕业工作已经有段时间了,表哥们也都成家生子,姥姥“荣升”为太姥姥/奶奶,当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面又回姥姥姥爷家几次,已经不再如从前那样,大家很难齐聚。这让我感觉有些冷淡和失落,不过都能理解。陪姥姥聊聊家常,一起看看电视剧,短暂的幸福。
姥姥一直有高血压,抽烟也多,加之平时就喜欢吃些馒头锅盔啥的。前年我放暑假期间,姥姥因脑溢血病逝。不过我感到幸运的是,这次我及时赶回去见了姥姥。姥姥后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我们轮番守护,尽自己所能送姥姥最后一程。白事办理的非常顺利,街坊邻里都来送“王妈/王奶奶”,这点让我很欣慰。在盖棺前,告别姥姥时,看着姥姥的遗容,依旧亲切祥和。那时我哀伤但没落泪,二表哥哭的非常伤心。还有一点忘了说,姥姥养的那只小狗,也一直守在姥姥床旁。最后一晚,小姨的同事们纷纷来参加姥姥的白事,非常热闹。这和墨西哥“亡灵节”说法有点像,越热闹、逝者越容易离开人世,去往极乐世界。
对已故人的追念,也是我们对生死的思索!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美好和苦难,混套衣服再离开。此生任何东西不带来,死也带不走。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我们缺少死亡教育,又信仰缺失,因而对生与死当然有很多疑惑与不解。死不是人的尽头,而是重生的开始。生也不是永远,而是找寻自我的开始。活在当下,善待自己和他人。
奠、已故的王守德(姥爷)、李兰英(姥姥)。
文 | 锅盔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五日
原创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