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各式各样的APP、微信打卡群,作业群,似乎成了一个提高与成长的一条有效的方式。
人都有趋向于处于舒适区的状态,使用这些方式可以利于人们从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强制人们进入一个习惯的状态,从而使人们乐此不彼地参与进来。
我曾经加入一个付费的打卡群,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热情很高,但到了中间就有人退出了,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将近30人只有半数完成了打卡。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一是个人目标与群里目标差异,即群里的作业与自身意愿不同,自己不愿意继续做下去。二是缺少反馈。群管理不能对做出的结果进行反馈,机械的打卡只能对数量进行确认,而不能对个人完成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即个体不知道他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从而失去了方向。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游戏学习一些东西,游戏为什么会让人成瘾。因为游戏提供了即时的反馈,即时对成功动作的反馈,使人们不断地深入下去。
如果你已经加入了很多社区,效果却不能达到你想像的那样,该怎么办呢?
那就是为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每天进行练习,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
请看行动步骤:
一、为自己出一个题目
打卡群、作业群的功能是管理员设计出来的,是根据自己经验来想出来的,由于人员过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这个问题是你自己有意愿、有兴趣来解决的,那么你就会认真思考,去想出它的解决办法。
比如,你想提高英语水平,那么聚焦一下自己想要提高的方面,比如阅读,规定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可以是一本你喜欢的英文经典书,制定要达到的学习效果的标准。
二、坚持练习并随手记录
然后开始你的工作了,按照你自己提出的问题和目标,每天进行练习,这里的关键是,你需要的是不断向一个目标进发展,不管这个目标是多么的小。以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英语为例,范围只限定于你设定的课文内容之内。坚持一段时间,直到你认为你已经能够达到你的质量目标了。
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是不是就相当于群里的打卡呢?
三、每日反思
反思是什么?反思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当你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充当了一个教练的角色。实际上微信群不能给你反馈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自我反馈来实现。
我很喜欢《神雕侠侣》里面的周伯通,他不仅是乐天派,而且他创造的左右手互博之术,让人产生不少遐想。我想:任何技能的习得,都离不开对自己的反思。
我们可以把人的练习和反思当成你的左手和右手的互博。当你把练习一件技能的时候,你进入了创造性思考模式,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不要顾及失败和错误。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才可能专心致志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整。试想一下,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这想那,你哪有心情能集中你的注意力?
当完成创造性过程之后,我们进入另一个模式,就是批判性思考模式。这就是批判性思模式,其实批判性思考对我们国人来说似乎有点消极含义。这源于我们对这个词义的英文解释,因为大家都把critical thinking一词翻译成批判性思考,我这里认为可以翻译成评判式思考更为合适。因为评判式思考更中性一些。
因为人的大脑左右脑同时付出大量的精进行工作会很耗能量,会偏重于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当做创造性工作的时间,你又做了评判,你的工作即不能达到创造的目的,又不能达到评判的目的。
比如: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如果写一句,再思考这一句好不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一般情况下,写了不到几行,已经写不下去了。
你学习一篇稍微难的外文的时候,看一句话,查一个单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一般一页都看不下去。
所以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练习与反思进行一定时间的适当隔离,一定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之后,进行一定量的反思。
反思的方法很多,我的建议是回答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我今天最大的突破点是什么?我是如何突破的?
我今天的阻滞点是什么?我在以后会有什么方式来突破它?
看到我说的问题了吗?我们关注的是突破点。一个点一个点来突破。
当你把这些反思的内容带入下一次练习之中,而在下一次练习中又重新进行反思,你就进入了一个上升的螺旋。当我们把左右互博这件事想透以后,很多技能的提升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四、每周总结&分享
一个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天总结,也未必要每天分享。但我建议做阶段性分享。建议每周对以前做过的内容做一个复盘和分享。
我谈一下总结与反思的区别,总结是对于结果和成效,而反思是对于过程。人们总说,某一件事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在这里我要说,这个过程就需要反思。因为如果只是一个事件,我们只需要进行总结就行了。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自我认可的小目标一一为自己出一个题目一一坚持练习并随手记录一一每日反思一一每周总结&分享
关键点:把练习与反思分离开,但不要偏废任何一个
每天的记录解决了打卡的问题,每天的反思解决了反馈的问题,并且也解决了目标不适配的问题,但或许有些问题不能帮你全部解决,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