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是一个只上过小学的农民,但又相当爱好这个,如果发过来的诗歌有毛病,您能帮我修改吗?”
“我们群里也有许多学历不高的,大家都写得很好。诗歌,我们有编辑修改。”
“老师,我真的很爱这个,常自问,老师们怎能写得这么好,真想有一天也写出自己的……”
这是一位陕西的读者,王玉兰老师不厌其烦地和其交流。随后她发来一首诗,大家一看都傻眼了。这算什么诗呀?前半段古体不像古体,后半段现代诗不像现代诗。正在大家无计可施时,她又发来了一首,好在,比上一篇好多了。王玉兰老师当即请编辑周丽华帮忙修改。周丽华大姐的现代诗在我们当地文学圈内相当有名,有女版汪国真之称。她欣然答应了。
王玉兰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每个喜爱阅读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学梦,在拿起笔的那一刻他(她)已经战胜自己了。我们所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希望,让他们有信心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这样的情景我不知道已经历了多少次了,但仍然让我激动不已。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曾经我也是个文学青年,十年的寒窗苦读,终究没有挤过那座独木桥。生活的苟且,几乎让我忘了诗和远方。
在知天命的年龄遇到了王玉兰老师。她的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前程,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文友邵满英也说:在兰姐的鼓励、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像我这样的草根能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生活五味。是的,夏丽萍、李海燕、张秀梅等一大批草根作者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李桂红大姐是其中的佼佼者。《家门口的那条路》《娶回来的小棉袄》《匆匆那年》上了“坡子街”;《苋菜馉之恋》不仅上了“东关街”,还登上了“学习强国”。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死亡有三次,一次是呼吸停止,一次是葬礼,最后是所有你爱的人都离世或者把你遗忘了。但如果一个人有了文字,有限的生命就进入带无限的时空中了。
非常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历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家史。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写作,都能留下自己的文字。更要感谢的是王玉兰老师,她让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找到了家的感觉。不过她从不夸耀自己,经常谦虚地对我们说:我刚开始写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我指引我,现在我有自己的公众号,也有了一定的粉丝量,我也要帮助后来的人。文友们大都写自己的故事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作并不会为我们带来名和利。
公众号运营八年来,收稿、编稿、校对、发布,大部分时间都是王玉兰老师一个人在奋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这种看不到劳动成果的工作中,她仍在默默奉献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她的感召下,一批热爱文学的人志愿加入这个团队当中来,高举“大众写作,大众阅读,大众推广”的旗帜,为时代发声呐喊。
我们兴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文脉自施耐庵,宗臣、郑板桥,一路延续到至今以毕飞宇、王干、庞余亮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群体,薪火从未间断。戴南既是我们兴化的经济强镇,又是我市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在“兴化文学现象”中,戴南镇的文学崛起功不可没。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文学志士意识超前,创办了《泥土香》,吸引了周边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在那个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今阿紫文学沙龙也是一种对文学的传承,影响力已经走出里下河地区,走向全国,成为戴南除了不锈钢外的又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