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学问

看到我的这个标题时你是不是认为我小题大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玩中真的有学问和智慧。不信?读读下面的文字你就明白了。

这个假期能够每天让孩子玩一会的家长可能并不多,尤其在暑假里,许多孩子被各种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大量时间。白天上课外辅导班,晚上写暑假作业,已经成了多数孩子暑假生活的一种常态。

这几天利用休息时间,我带学生出去玩的经历,让我对学生玩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每天早晨我都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带学生到一个小公园去玩,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东西是荡秋千。他们到了秋千附近,如果发现已经有其他孩子在玩,他们就耐心等待,或在其他体育器械上做运动。轮到他们时他们才能荡秋千。此时对培养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帮助。

荡秋千过程中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荡,另一个在后面使劲推,否则秋千是荡不起来的。此时孩子们的合作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他不与他人积极配合的话,轮到他荡秋千时就没人帮他忙了。这个环节互助合作能力非常关键。

过了一会周围来了新的小朋友,他们会主动从秋千上下来,把秋千让给其他小朋友。这个环节学生懂得了礼让和尊重他人。

以上难道不是关于玩的学问和智慧吗?

“想要让孩子拥有受益一生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地玩耍,因为玩耍能够让孩子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没有直接的体验,培养以上这些能力是不可能的。”      ——孙云晓

有些父母为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而发愁,不妨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类似玩的活动。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玩耍太浪费时间,不如让孩子读读书、做做题。这种做法显得过于功利。

玩是另一种学习,只不过学习的环境和方式变了而已。著名作家严文井提出“玩也是学习”,它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不过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理解。

孩子与同伴开开心心玩耍需要具备许多条件。比如孩子必须懂得忍耐,要尊重他人,会忍让和包容对方,并且集体观念要强,否则是玩不下去的。

与其父母苦口婆心给孩子讲一大堆大道理,不如每天让孩子和同伴出去开开心心、痛痛快快玩一会。任何一个自私冷漠霸道的孩子在所有集体里都是最不受欢迎和待见的。唯有那些尊重他人,懂得忍让和包容他人的孩子,才能在集体里面受到同伴的喜欢而立足,才能一天天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人见人爱、人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50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