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及到阿里斯托芬为宴会上的人们讲了一则奇妙的寓言。
在很久以前,人是“双体人”,
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但由于人高傲自大,众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两半,于是人类不得不孤其一生去寻找另一半,可是被劈开的人太多了,寻找“另一半”成了最困难的事情,但是孤独的“半人”仍然在苦苦的寻找着阿里斯托芬说这就是爱的起源,“半人”这种孤独的状态其实是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残缺的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和人们想要摆脱孤独的焦虑。
那是什么时候让你感觉到孤独的呢?是一个人离家求学背着行囊?还是初入社团没有人和你说话谈心?又或者是在为梦想奔跑,却发现路上没有人与你同行?还是身处闹林,谈笑风生,却无人可分享,可懂的内心。
每个人所理解的孤独不同,所感受孤独的程度也不同。在很多哲学家看来,孤独,是人存在的本质。它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全人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
自我本质是什么呢?不同情境下的“自我”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在面试组织或者部门的时候,我们会描述自己“出类拔萃、认真负责”,甚至精通各种软件。可是转身到了交际圈,我们会给自己贴上 “猫控”、“二次元”、“打工人”等等标签。这就说明,我们看待自己与所处的情境是如此的相关,在这些因不同场合而做出的不同描述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因背景而改变的“真正的自我”。
叔本华在《写给中年人的情书》中提及到:人生而孤独,只有享受孤独的人才能跟它好好相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是孤独让我们出众,而不是合群。是的,人生而孤独,这就是世界。既然不能逃脱,那就只能好好面对。孤独的时光,总是自由的,总是自在的。
所以一个人就一个人,哪怕现在你是两个人,也要保持一个人,不要放弃一个人时的爱好,留有一个人时的独立,享受一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