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校园到问泉龙潭湖
我们的校园是占地550多亩的花园式校园,分布着上百种花草树木,将校园妆扮得异常美丽,多姿多彩的校园环境深受师生的喜爱。
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对校园的优美环境有了深刻印象,但同学们很少有机会细致的参观和了解偌大的校园。因此先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带领同学们参观校园,尤其是主要绿化带,了解校园绿化建设有关内容。
通过游览校园,同学们对校园环境和总体布局更加熟悉,校园内这么多种花草树木,绝大多数却喊不上名字,因此让同学们调查一下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制作出校园植物地图,这成了新的活动内容。
学生通过细致准备和分组,制作了学校植物地图,记录了学校的98种植物。与学校提供的旧数据相比,增加了35种,有5种原来有的未调查到。增加种类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同学们将一些杂草和教师办公室的植物也记录在内,二是近几年学校绿化提升较大,新增了不少品种。
通过两次校园活动,我们深刻感受美丽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校环境的美丽需要的不仅仅是师生的爱护,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建设和培养,这就是我们国家为了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结果。
与美丽校园相对应的,有一个龙潭湖变迁的故事。
济源市名字的由来是:济水之源。济水在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与黄河、长江、淮河齐名。目前人们普遍把济渎庙小北海当成济水的源头,实际上济水有两个源头:西源老龙潭和东源济渎庙小北海。
老龙潭的旁边还有一个龙潭寺,寺里有一七层舍利塔也称“龙潭塔”,古寺、古塔、清泉、夜月,成就了历史上济源九景之一的“龙潭夜月”。
龙潭湖的美景离我们并不遥远。上世纪70年代时,龙潭湖的泉水从深达2米的潭底喷涌而出,水流有一米多高。泉水不急不躁,一年四季永不停歇,远远就能听到水声。走近时,水声震耳欲聋,场面颇为壮观。在丰水季节,老龙潭附近就成了一片汪洋,人们要蹚水出行。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以后,老龙潭附近相继建成了化肥厂、电厂、造纸厂等企业,由于工业采水增多,水位逐渐下降,老龙潭冲天而起的喧嚣声越来越小了,慢慢的,涌泉不见了,老龙潭也沉寂了,直到后来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样子。
同样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却因为人们的生产活动遭到破坏,令人痛心。通过讲述和展示济水之源——龙潭湖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济水源头寻根”活动。东源济渎庙小北海保护的很好,西源老龙潭虽然被破坏,但目前已经开始重新修缮。通过这次寻根活动,学生们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从美丽的校园建设,到“龙潭夜月”美景的破坏,再到龙潭湖和重新修建,无不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巨大。对我们新时代的发展来说,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曾指出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