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文化氛围还是很丰富的,都是一些纯进口的方法,在本国先被仿照学习,再吸收,再创造适合企业、员工的新方式,这是实事求是该有的素养,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很成功。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天花板,如果不能想出另外一种方法,这种天花板是无法被突破的,但这种方法已经日趋成熟,放弃一种轻车熟路的操作方法,转而去寻找一条新的学习方式,风险系数在成倍的增加,即使是再引进一种新的纯进口的方法,依旧无法触动我们的兴趣,犹如经济学中的术语路径依赖(你当下的选择是被你的前一个选择决定的,如果你要改变路径,成本将会高到你不愿意改变)。
我们属于一个行业,但具体说我们只属于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包含数百种岗位,但你一次也只能在一个岗位上劳作,即使你可以调离这个岗位,但下一个岗位依旧与你形影不离,即使是那些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也是必须掌握的,这就形成了企业培训的方向,岗位知识的学习。
岗位知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考试机构,培训合格后会取得技能证书,是实用性最强,也最严格的学习形式。第二种是企业内部培训,由于企业隶属于一个行业,在学习方面会更侧重于本行业,培训内容随着立题走,就会出现一些内容与实际岗位脱轨,纯粹成为考察记忆力的优越性,而成人学习与学生时代是有区别的,学生时代侧重于基础知识,成人学习侧重于实践,当一项知识不能得以实践,会逐渐的遗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识最丰富的时间段是高三,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多花一些时间学习暂且没有用的知识,可以被理解为陶冶情操,但成人的时间是宝贵的,这里的宝贵并非是对于个人,而是企业,当企业购买了你一天的八个小时,你却在记忆与遗忘中,令这些没有创造价值的时间,无意义的流逝,对于企业是一种损失。
在岗位知识学习中,显然社会考试所包括的内容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掌握,因此,我们是否会在其中花费更多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企业时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社会考试不受任何企业支配,可以看做一所独立的学校,我们只培训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其他方面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知识的难易程度,考试通过率都是企业无法掌控的,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不及格。当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参加一次可能没有结果的项目(之所以称其为项目,这是一件值得被立为项目的工程),有风险就要躲避风险,于是我们的重心向企业内部培训偏移。
开始只是一小步的试探,效果喜人,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并且可以量化,多少人参加学习,多少人达标,及格率接近100%,没有人可以拒绝这样的成绩。当我们对这种数据产生依赖,便会加大投入,以至于,出现问题,就用内部培训尝试解决,并且以及格率显示培训的效果,效果也就是结果。
内部培训有两个根源性的问题,首先是培训内容是否真正是需要的,第二个是考试过程是否可控,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内部培训只是从“术”的层面尝试解决问题,出一次事故,学习一次。而真正的培训,是从“道”的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从根源处避免出现事故,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金猪
201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