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人的“时年八节”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祭品去祠堂祭拜祖先,有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去别人家里做客,串门子要带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表示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神枝、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现在发展成文明祭拜,很少有人烧香了!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

一般潮汕地区是过了15(出花园)就不要给压岁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说到清明,人们多会念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当然,倘若遇到的是“知时节”的“好雨”,清明前...
    源河阅读 877评论 0 1
  • 昨天无意中跟人聊天聊到你,然后突然就有点伤感,不知道你现在过的怎么样,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可爱的宝宝,你的妻子是否爱...
    rosanna阅读 977评论 6 4
  • 夜 不想睡 不知思念谁 思念家人 他们已疲惫入睡 思念恋人 却不懂她的忧伤和心碎 思念我自己 却似早已没有灵魂 一...
    琼图阅读 128评论 0 2
  • 外貌很像《我们仨》,内容也是一种系列的,回忆录。其中有好多个简单普通的小点,却触动我们的内心,感觉这是我看到现在,...
    我是23阅读 63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