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年,我租了个小单间,开启了我的“社畜”生涯。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姓赵,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头发随意地竖着,手里拿着一串叮当作响的钥匙,说话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嗓门还特别大。
“小伙子,这房子啥都好,就是水电费得省着点用,别浪费啊!”赵叔一边带我看房,一边絮絮叨叨地念叨,“现在啥都贵,能省一点是一点。”我心里暗自嘀咕,这房东可真够抠门的。
住进去后,我发现赵叔的“抠门”简直无处不在。走廊的灯他规定晚上十点准时关,理由是大家都该睡觉了,浪费电。有一次我加班回来晚了,摸黑找钥匙,不小心撞到了墙上,疼得我直咧嘴。还有,他会定期检查每个房间的水电表,一旦发现用量超过他的“标准”,就会上门来唠叨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洗澡时间稍微长了点,第二天赵叔就找上门来。“你这孩子,洗澡洗这么久,水不要钱啊?”他皱着眉头,一脸心疼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个月的用水量还没你一周多呢!”我哭笑不得,只能连连保证以后会注意。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间就到了年底。有一天,赵叔突然通知我们几个租客,说跨年那天要一起搞大扫除,把整栋楼好好收拾一下,迎接新年。我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好拒绝。
跨年那天,大家都早早地来到了院子里。赵叔像个指挥官一样,给每个人分配了任务。我负责打扫楼道,正干得起劲,突然听到赵叔在院子里大声嚷嚷:“你们看看,这都是啥垃圾啊!这个瓶子还能卖钱呢,就这么扔了,太浪费了!”说着,他就弯下腰,把地上的几个饮料瓶捡起来,放进了自己带来的编织袋里。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赵叔可真是抠门到了极致,连几个瓶子都不放过。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打扫完卫生后,赵叔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叫到一起,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只见他从屋里拿出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新年快乐”几个字。“孩子们,辛苦了一年,今天咱们一起跨年,吃个蛋糕庆祝一下!”赵叔笑着说。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蛋糕,心里都暖暖的。这时,赵叔突然感慨地说:“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抠门,其实我也不是真的在乎那点钱。我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啥都得省着用。现在日子好了,但我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生活再富裕,也不能忘了节俭。”
听了赵叔的话,我心里一阵感动。原来,他的“抠门”背后,藏着的是对生活的敬畏和珍惜。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节俭并不是吝啬,而是一种美德,一种对资源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充满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各种广告和诱惑包围,不断地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那个跨年,没有华丽的派对,没有昂贵的礼物,但却因为赵叔的一番话,让我终身难忘。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颗节俭和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