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上了学,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分数对于孩子的意义在一天天的改变,对于家长,对于老师,分数的意义也在变化。曾经,我们以孩子自然的状态对待他们,不对他们进行任何评判。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用分数对孩子进行评价。不仅是我们家长,孩子自己也在用分数对自己进行评价。孩子回家父母会问考了多少分;老师会给家长发送分数排名;甚至孩子们之间聊天都少不了分数的话题。分数高意味着好,分数低当然意味着差。
可是这里出现一个重要错误~概念混淆。这里所谓的“好”和“差”没有明确的定义,很容易被大人和孩子们理解为整个人好或整个人差。事实上,它只代表了学习能力好坏。或范围缩小,某一门科目学的好坏,甚至再细一些,拼写能力或记忆能力或计算能力的好坏。甚至我们可以再细致一些,不用好坏来表述,只用用分数高低来进行表述,避免一切带有情绪色彩的评价。
分数只能说明孩子在某一学习过程中,某一种学习进程的完成情况。而影响这个进程的因素非常复杂,分数的背后存在的问题许许多多。只用概括化的好坏来对孩子进行评价,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用固定的、错误的概念来定义孩子,对孩子简直是灾难,也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孩子们会真的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如果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愚蠢、懒惰、不求上进的人,那这个孩子长大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我的工作对象就是大学生,在多年工作中,我发现当前大学生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大面积的学生并不自信。尽管他们分数较高,学习很好,可以考上大学,但他们仍然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并且因为所谓的学习不好而转化为整个人的不自信。联系在我上小学的孩子身上所看到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与他们从小所接受的分数评价不无关系。
我们家长要学习的是,只把孩子的问题缩小到问题所本来存在的位置上,不让的评价带有情绪色彩,学会用客观的细致的描述来解释问题。我们会发现,用这样的方法,不会对孩子形成偏见,孩子也会因此而更客观更准确的评价自己,因而更加自信。字写的不好说明练习不够。听写不会说明记忆不够准确。数学考试成绩不高说明没有认真看题等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把每一个不高的分数背后的原因找出来,让他知道,他只是这一点没做好,其他做的还是很好的,保证孩子其余的自我仍然健全,从而保护他自信。
另外,父母无条件的爱对于孩子自信的形成也非常重要。我家孩子早上醒来,首先要妈妈抱一抱,亲一亲,搂一搂,叫几声“宝贝”,说几句“宝贝你真可爱”,“怎么这么亲”,之类的情话。之后爸爸会过来,亲一亲,夸一夸,进行同样的程序。每日如此,已经成为我家每日早晨必须经历的温馨时光。经过如此洗礼的孩子,你会发现,她的脸上更有光泽了,内心更柔软温和了,她仿佛更爱这个世界了,也更爱自己了。父母的热爱与亲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看见自己,热爱自己,修复创伤,从而形成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