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转发一条微博,说的是一个俄罗斯青年在一个节目上问: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寒暑假要有作业?今天一早,打开微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转发了这个:俄罗斯人一句话,震惊柳岩!的微博。
很多推崇快乐教育的人说对呀,为么什么要有那么多作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好吗?特别是很多的学生也加入了讨论的队伍,对自己要写寒暑假作业多有怨言。当然也有很多人反对所谓的快乐教育,依旧坚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育理念。
我没有办法去评价到底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我只想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我们家是客家人,客家人一直有遗之千金不如一书的传统,所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在我们这里是根深蒂固的。读书人在我们家族,是不需要理由就更受人尊敬的。我爸妈都是普通的农民,识字不多,但是依旧坚持着客家人一直以来遗之千金不如一书的教育理念,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是读书。
新千年之前,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别说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我们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算习总大力反贪腐之后仍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8年之前我们这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个美丽的梦。当然我不是来诉苦的,只是想说明读书对于我们这个那时候小学就只能辍学到邻省谋生的人来说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下面来说说我跟我弟弟的事情。
我弟小我三岁,我们小学的学习环境基本是一样的,因为学习的机会难得,我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
小升初的时候,我弟弟的成绩是比我差一点的,我全镇前三,我弟就稍后不少,不过差距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对于偏远地区的我们来说,学习英语基本是从初中开始的。很多时候老师甚至连英语只是一门语言的理念都不告诉我们,然后就开始巴拉巴拉的上英语课,学音标,然后大多不明所以的学生就跟着邯郸学步,最后直接放弃治疗。
因为在小学的时候遇上了我至今为止最大的阴影——一个无欲无故打了我一巴掌的女老师,原本害羞甚至怯懦的我,到了初中我越发的自卑沉默了,遇上了问题,根本就不敢问老师,只能一点一点的自己自学,因为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直接放弃治疗。
因为同样的学习环境,我弟弟上初中的时候,同样遇到跟我一样英语差的问题,万幸的是他跟我不是一个初中。相对于我放弃治疗的做法,我弟跟我是完全相反的。英语差,一有时间就写练习,做习题,听听力,周末寒暑假,比起我这种一放假就爬山钓鱼的简直勤奋一万倍。
所以我们两个的遭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被老师寄予厚望,到了初二,老师基本不闻不问;到了初三,虽然没有被赶出重点班,但是基本已经被宣布只能在本镇高中读书,完全没有机会到县城了。
我弟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不差的成绩,他也是进了重点班的。然后因为勤奋,相比于他哥放假就玩的样子,把每一本练习册都写完,甚至还额外加任务,直接从班级前列,到年级前列,然后领奖学金。
初中的时候已经是发证书了,他初中毕业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大捆的各种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的证书。而我,没记错的话,三年只得到了一本优秀团员的证书,和几张遵守纪律的奖状。
很明显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出我们的差距。
因为教师的调任,我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也成了我弟的语文老师。我高中回去看他的时候:他说XXX你还读书啊?!我跟他说xx是我弟的时候,他一脸怀疑的看着我,然后很肯定的说:xx肯定能上重点高中。
因为在初三,被老师和隔壁班的同学深深地鄙视了,深以为耻的我最终还是后勇了一下,在很多人的惊讶中考上了县城第二好的中学。相比于我孙山之上的成绩,我弟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考上了县里边最好的中学,而且还是他们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的重点班。
高中的时候,我数学物理很差,所以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化学和生物,选择了文科。我弟上了高中,同样的遇上了跟我一样的问题,不过相对我的很差,他只是比较弱。托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们家族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历史政治都不会太差,特别是历史,基本闭着眼睛都能考及格。所以当他要选文理的时候,他说他要选择文科。已经作为前车之鉴的我,当然不能够让他跟我一样踏上不归路,我是被逼无奈,不能一错再错。选理科,高三转文科完全无压力,可是选文科,再想选理科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最后他还是选了理科。
重点班的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年级唯一的一个重点班,所以为了不被提出重点班,我弟比在初中的时候,更加的不浪费时间。就连放假回家,基本每天都扎在题海中。
相对于我当时勉强考上学校只能分在普通版,等文理科分班的时候又因为人家只算三主科和各种潜规则,只能无可奈何地一直待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班级。相对于我弟他们这种被寄予厚望的班级,我们只要不被骂的狗血淋头都是好的了。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我爸看着勤奋的弟弟跟我说:你看看你弟,再看看你自己,以后你就知道错了。
当我弟高中的时候,我爸再一次跟我说了类似的话,可惜我依旧没什么感觉。大学嘛,辛苦了那么久,总要轻松一下,毕竟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好榜样。
高考,我差了十五分才能上一本线,没有选择复读的我,只能选择了省里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我弟考完高考之后,说数学错了好几道,成绩出来后,最终上了华中。
我不觉得我比我弟笨,当时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也非常为他高兴,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喜事,可是同样是两兄弟,差距却越来越大了。甚至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意外,将来还会越来越大。
和简单的一个比较,他大学暑假去旅游,因为他们班貌似高考最差的那个也上了省内最好大学的分数线,所以他基本全国各地都有同学,去玩的时候,基本都有同学接待,去北京就是住在北大的同学那里。我们,整个班高考成绩最好的那个分数也跟我一样,同学基本就在省内。更别说他大学的同窗,校友都是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和高中同学的同学和校友也是各大重点。只说人脉这一点,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就已经出来了。更何况还要算上在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学校的经历和培养的见识。
我弟现在正没日没夜的准备着自己下学期的实习,我现在人还在承担着我在大学的颓废的后果,在一家小公司上着班,领着不多的薪水,花着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本该在学校掌握的知识。
我爸妈也没有任何的偏袒,教育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自由民主,不打不骂,不逼不迫,几乎所有的选择最后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当然结果也是我们自己承担的,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呢?
其实这个结果,很早以前就注定了的。在我初中的时候,我跟我弟弟之间的差距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明白,或者说一直觉得无所谓,没有去改变,所以差距才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去年回家过年,打扫房间,我妈从角落里拿出了一袋又一袋的旧书。有课本,有作业,有试卷,虽然已经积满了灰尘,但是因为客家人读书人不买书的老话,过去那么多年了,仍旧保护得不错。
我从里边翻出了我跟我弟弟的课本,习题,试卷。他的课本里边,写满了笔记,习题本几乎每一道题都写满了答案,写满答案和改正错题的试卷更是一捆一捆的码放着,不仅仅数量比我多出了数倍有余,而且比起我抄答案都挑挑拣拣的抄,根本就是云泥之别。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背景,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抄过,总比没有抄过的印象要深刻些的。只是有些道理总是要经历过才明白的,当明白的时候,很多时候已经晚了。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做寒暑假作业?也许是为了甩掉一些不做作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