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2018年2月11日左右看到过类似这样的图,是不是挺有爱的?
之后,你有没有扫码去玩这个全家福贴纸游戏呢?注意到了背后运营的公众号吗?
因为从事儿童教育行业的市场营销,我对这样的刷屏现象产生了好奇,于是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2018狗年全家福H5是一家初创儿童家居品牌PupuPula的作品。在他们的公众号上,2017年12月29日做了第一次游戏推送,但反响一般。后来,他们在游戏里加入了更多好玩的元素,在2018年2月9日再次发文推送,配上了用户温馨或脑洞大开的作品。这次,他们刷屏了朋友圈。我至少看到了20个朋友发出了精彩的图片,我自己也忍不住上手玩了玩。
我相信每一个刷屏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团队缜密的思考和策划。就拿这个案例来说,这么高的转发率和互动率,源自于他们抓住了大众心理,在每个传播的节点都恰到好处地带动了用户。
首先,他们准确地把握了用户的表现欲和好奇心。给一间空空的房间,再给不同分类的贴画。只要点击和拖动就能完成,步骤简单,让用户忍不住多操作几下,看自己能构建出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其次,他们选了临近春节的时机再次发布,全家福这个主题自然而然地吻合了人们对春节的期待。如果是年后再发,想必效果要大打折扣。
尽量弱化的品牌露出,也减少了大家分享的顾虑,利于图片的二次传播。PupuPula这个品牌是黑色字体的英文拼音,logo也是简洁的黑色线条,在整张图片里显得不抢眼。但从另一方面考虑,他们的品牌名显得不是那么好记,容易混淆。
最后,我不得不佩服刷屏后的持续曝光。好奇心日报在刷屏的第二天下午就详细报道了背后的品牌,紧接着有好多自媒体和门户网站开始跟进并转载了相关文章。我相信这里面有自发的报道,也有提前打点过的报道,但提前准备,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做营销,方法可以学,但我们要看到,每一次刷屏传播的背后,都包含着制作者对用户行为的反复思考、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内容的反复推敲。没有人能保证按照方法论设计出的营销方案能次次刷屏,但科学营销绝对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下次看到刷屏事件的时候,你会不会开始多一层思考了呢?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