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的深度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历来中华的礼节,十分讲究的。更何况长辈们常在耳边叨叨,多多少少有些耳濡目染了吧。礼,对于我们这个自称为“礼乐之邦”的国度来说,是否算是早已掌握透彻了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看来,只有尊“礼”,才可达到“男有分,女有归”的大同社会。只有人人达到“礼”的境界,才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沿袭着唐朝的文化。跪坐在榻榻米上,深深的鞠躬 ,这些,又怎不是“礼”呢?在大洋的那边,有一个似乎是不拘礼节的国家,美国,自由开放之下又岂是没有礼节呢?

礼节,不是形式上的,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提倡栽花种草的澳大利亚,在洁净美丽的新加坡,在爱护孩童的意大利,在开朗豪放的俄罗斯,即便是那“饮毛茹血”的匈奴人,又岂是无礼之徒。也许他们不注重穿着,也许他们有些残暴急躁,也许他们有许多缺点,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礼”。但是,他们懂得尊重,他们明白珍惜。

“克己复礼”,可以“为仁”。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不“克己”呢?在许多中国人看来,他就是过于有个性,过于自我了,也就达不到“礼”。但在外国则尊重个性,提倡自我。我并不是刻意批责或刻意表彰,也不是说孰对孰错。只是这礼节的深处,是繁琐或是空无,是不得为知的。知道的只是西方发达而东方渐渐崛起。

有形的礼节,我们算是做到了的。可是,这并不是走过场般一晃而过。我们应达到无形的礼节,于深处达到“大同”。礼节的深度,等待我们的发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地铁写作,或许是赶脚的节奏,却让人震动 不知道大家在拥挤的地铁中写作过没,我是第一次,我发现在人堆中沉思和写作是...
    陈东红先生阅读 650评论 1 2
  • 从静默中苏醒一束 将黑暗破晓的曙光 在一朵干裂的花瓣里 洇湿了从远方捎来的低声细语 ——沸腾,不断在茫茫星辰中沸腾...
    彩锦阅读 277评论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