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多维思考》课程上,我们正好教到“批判性思考”,有同学说起现在的老师让全班不满,所以我们选择了“某门课老师会影响这门课成绩吗?”这个话题,开始讨论。
讨论不同于闲聊,是有清晰的逻辑可循的。
我们的思考路径如下:
1,正确吗?
2,符合吗?
3,可行吗?
4,有何风险和后果?
张羽修同学主持讨论,老师和同学共五人参加,贾老师做记录。
一,正確嗎?也就是說,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有两位同学表示同意,因为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老师教授,就算是自学能力,多半在学校习得的。
有两位同学表示只能部分同意,他们觉得学习主要是看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
二,符合吗?你过去有这类经验吗?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一同学初中更换英语老师后,全班英语成绩提升,他自己英语成绩也提升。
但是还有一位同学明确表示,有些课程,无论老师好坏,他均是同样的成绩,没有波动。
还有一位同学表示,学习成绩又复杂的成因,老师并不一定影响个人。
我说了自己成年后的学习经历,曾经以为一辈子不会跳舞了,去上了五天舞蹈课程,现在确实可以随心跳舞了,我觉得那个老师对我的作用是巨大的。
同学们先粗略得出一个观点:老师至少间接影响学生,包括营造学习气氛,影响学习方法,启发学习兴趣,所以也间接影响某些学生的学习水平。
那麼,老師到底影響哪些人呢?
大学霸,好像未必会被老师影响,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轨迹,对学科拓展很深,很少波动。
那些根本不想学习的同学,上课完全不听,成绩也不会受影响。
那些在中间晃的同学,确实会受老师的影响。
好吧,残酷的事实是,如果你不能“一直被追赶”,只好“一直被影响”。同学们惊奇的发现,怎么说来说去,怪到了自己头上。
我们承认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但立即有同学抛出话题----
「老師們本身的水平區別大嗎?」
老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大家最后的结论是,即使区别大,教中学生也是够的。
老师的教学水平,区别很大,有的老师会让学生醍醐灌顶,有的老师让学生们头昏眼花。
老师的人品,区别很大。如果老师人品被学生足够认可,会导致学生认为“老师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反之亦然。这不符合思辨的原则,但确实经常发生。
综合而成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三,可行嗎?
1,换老师,可行吗?
2,通过换老师提升学习成绩,可行吗?
有两位同学认为,换老师当然是可行的,他们亲眼见过不止一次,家长联合提议,就更换了老师;有两位同学认为不可行,因为他们没见过。
至于是否“通过更换老师改变学生成绩”,老师真的会影响班级均分,但是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就很难一概而论了。
四,有何风险和后果?
我们的学霸同学又提出,通过换老师提升学习成绩,忽视学习的本质,依赖性太强,学习更多是自己的选择和乐趣,老师未必能激发,也未必能破坏。(看来让孩子尝到思维的乐趣后,真的有一种百毒不侵的气质)。
换不掉,老师、学生、家长掉进是非纠纷中,balabalabala...此处省略3000字...
这样对老师未必公平,有的时候“家长太容易激动了”,也有老师背黑锅的情况。
有时路遇被赶走的老师,有同学觉得“无法直视”。
如果正深陷「老師門」並為此困擾怎麼辦?
1,自学
2,寻找课外的老师再辅导,至少要能回答疑难问题。
3,试试和老师搞好关系,刻意寻找老师的优点,主动和老师说话。
4,有同学一语道破天机“老师未必在意你成绩好坏,老师更在意你是否尊重他”。小朋友们还是有洞察力的。
5,少和家长抱怨老师,以免家长“乱激动”。但是如果真的对老师很不满,要有确凿的事例。
最後的總結:
1,老师确实会在教学、为人处世上影响学生;
2,老师在启蒙时作用很大,对中等生影响更大;
3,老师有可能会改变班级的平均分,也未必能改变每个学生;
4,我们需要知道,老师们自身的区别很大,我们会遇到各种老师;
5,我们最好做一个“顽固向上”的学生,学得深、拓展学科是减少被人影响的好办法;
6,如果已经被影响,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总之不能被困住啊。
最后孩子们能得出这样的思考结果,我觉得是很满意的。这种思考的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的各类难题上,就不会是偏执冲动的傻小子了,无形中为真正的工作和生活扫清障碍。
思考的方式,是需要可以教授的,是可以刻意教授的,也是最值得可以去教授的,欢迎更多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参加我们的《多维思考》课程。
课程咨询张老师15651800877
阅读 1101 投诉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