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089班第二周作业-精读感悟+皮朵妈
第二章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了解,更深刻的理解了很多“正面工具”的真正用意。原来知道“怎样做”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在孩子所谓的“不良行为”后去发觉其真正内在的需求。这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础。
书摘: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感受:回想从前的自己真的特别强的“控制欲”,觉得我说的一定是对的,而且必须按照我说的执行才会万无一失,一旦孩子没有遵守就不停的挖苦与训教。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与可笑。其实她的“顺从”也是表面的、暂时的。记得有一次她突然反击道:“为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那次我直接来一句:“因为我是你妈”。而当明白“赢得”比“赢了”更重要时,突然发现孩子的反抗不再那么强烈了,有一刹那我都觉得她自己也许也不敢相信妈妈在变化,她没有预料到,强势惯了的人会选择用商量与合作的态度和她友好共处。看到她眼神犹豫的那一刻,我直接承认:“孩子,以前妈妈做的不够好,没有充分体谅到你的想法,以后我们做朋友吧,你当我的镜子。如果你发现我哪里不对,我就提醒一下我好不好?”孩子兴奋地喊道:“好”!
书摘:误解正而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伤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或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
感受:觉得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所以不太愿意说“不”,甚至有时“委曲求全”。而这样的日子真的己好疲惫。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如此。
书摘: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详见第7章),而不是让他们依赖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学会适应将使他们受益无穷,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道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让孩子有大量机会在家里、学校和社区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孩子就会受益良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这里的关键。
感受:我要学习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时机,记得就是上周孩子吃饭饭渣子掉了一腿,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责怪她。只是提醒她,我注意到了这个不该有的行为,并进行了启发式提问,提问后她想出了保持整洁
的办法是,把她爸爸的背心套在外面当“围挡”。我俩觉得是个好主意。
书摘:
“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水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注意,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则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孩子是社会人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平等
犯错误时学习的好时机
矫正错误的三个R
承认( 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 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解决( 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8.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感受:曾经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总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强制,表面是在爱她,实际却给她带来了好多伤害,以后要善于矫正错误,善于表达出明确的爱的信息。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价值感。上周的一天早晨,孩子早晨才想起来没写完作业,那个着急啊,脾气也瞬间爆燃。我过去询问了,作业的事项,她几乎每一句回答都带着强烈的火药味。这个时候我觉得她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的只是无数的担忧。我诚意地说出了她的感受,并得到认可,而后一起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她说妈妈陪在旁边,我同意,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并没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把“启发式提问”有运用到这里,一步步启发她自己去完成。最后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补齐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