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时谈些什么》 -Live for The Mintue

再普通的日子都有值得被记录的。

再普通的生活也得需要青春活力。

我要一所房子,

不必太大,

也不需要面朝大海,

附近有合适跑步的路段或跑道就好。

记录,只为看见自己。

Live for The Mintue!

《18 Til I Die》

一直比较喜欢村上春树,虽然不帅,但很喜欢他的文字,淡淡的,不张扬却很舒服。需要慢慢品味其蕴含着有哲理。

昨天翻开村上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终于找回那种“看一本书,如同作者与我静静诉说”的感觉。

不知是我们本来就很像,还是因为跑步的缘故,共鸣特别多。 比如适合长跑,不适合短跑;跑步时喜欢听歌;不太喜欢吃肉;少运动会长肉;不太以独处为苦等。

为什么是跑步

《当我跑步时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别人常常问我坚持跑步的原因,我也常常问自己,但说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只是喜欢并行动。村上引用了萨默塞特·毛姆的话来回答: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作为一个写作人,抑或作为一个长跑者,同样如此。

跑步门槛低,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致所至事爱跑多久就跑多久。网球、羽毛球和篮球都需专程赶到球场去,还得有个对手。游泳也得找个适宜的游泳池才行。

跑步很奢侈,需要全身心投入也需要舍得投入时间。尤其是对于需要正常上下班且常加班的年轻人来说更加奢侈。所以从某一刻起,我也不得不“认真地”跑步了。

眼界告诉你什么是正常与不正常

虽然跑步带给我很多好处,除了身体,放松与解压之外,最重要是让我感受到长期坚持一件事对一个人各个方面的历练与成长。

但很多人都觉得跑步很单调枯燥,所以觉得像我这样选择跑步的人有些不正常。后来多认识了一些比我还有厉害,还要疯狂的朋友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是正常的,只是自己周围的环境很小,视野窄,所以没有发现和我一样的人。

所以不要因为找不到同类就放弃你的不一样。

《当我跑步时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要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就行。”

感觉就是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写照。

公平不公平 时间说了算

村上是那种什么事都不做会渐渐发胖的体质。后来为了控制,吃的食物变成以蔬菜为主,蛋白质主要考鱼摄取。他一直不太喜欢吃肉,愈发吃得少了。

尽管我也在坚持跑步,但中年人的将军肚却提前凸显。除了证明对自己有偷懒之外,还因为自己工作久坐、平时饮食不合理和晚餐吃得多。我本身也不太喜欢吃肉,别人可以无肉不欢,我欢不欢绝对与肉无关。尽管如此我也开始在控制饮食,早中餐尽量吃好吃饱,晚餐尽量少吃或不吃。其实太饿到没有,就是不得不拒绝一些聚餐。现在回想真的是晚上常常聚餐的缘故。想到这,以后坚持太难了。

但村上说自己太太,不管吃什么,不做运动也根本不会变胖,赘肉也都不长。所以他感叹:

人生真得很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须努力便唾手可得。

但是,若从长期眼光来看也未必。

“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但倘若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 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人,体力每每随着年龄增长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肌肉自然而然便会松弛,骨质便会疏松。”

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才能看明白。

人都会有惰性

当然,不是谁都能很自然地坚持每天跑步。我们一般人有的偷懒想法,村上同样有之。“每天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村上之前因为写作过于投入,时间投入过多,精力不够,一天要很多根烟。

因为跑步,他最终成功戒烟。每天都跑步,且跑步1小时多,也不可能一边抽烟一边跑步。“还想跑得更多”这个自然的想法,成了戒烟的重要动机。

关于服务业

在南方能吃到正宗的陕西面是很难得的。常去的一家很地道的陕西面馆生意很好,老板想休息时就任性休息。所以我们上班族时常会羡慕这种自由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个好处,你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阅人无数。

正如村上说他开酒吧:“服务业是一种无法挑选来客的行业。不管来的顾客是什么人,只要不是太糟糕,都得笑脸相迎。出于这个缘故,我邂逅了千奇百怪的人物,也体验了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这样的生活中,我率真而自己地吸收了各色各样的东西。大体来说,我是本着向前看的态度,享受着新的人生和由此带来的新鲜刺激。”

但后来为了写作还是选择关门。今后只见相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尽量不见。自己本来不是善于交际的人,有必要在某些节点回归原始状态。

人生有个先后顺序

因为自己每天的时间有限,想做的事又不少,所以经常存在一个排列的问题。比如想到要写些什么的时候,要构思。那可以先去跑步,跑步的时候可以想想。否则太晚跑步也不利于健康。

只是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先确立能专心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生活。

可能经常想着排序的问题,我慢慢觉得人生其实最关键就两点:1.如何选择和坚持做好每件事;2.如何排列组合好人生需要做的事。

我们都知道先后次序很重要,且每天生活中事情安排的先后顺序,最终会决定到人生中的先后顺序。

最近流行年轻人提前步入中老人的话题。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为,中国的年轻人因为周围环境的压力,过早的把中老年人的应该做的事优先安排。

喜欢装深沉过,想过早变得成熟稳重。可渐渐只发现有了中年人的体型和消化系统,但缺少中年人深刻的思想,内心还是小孩。急于过早成家立业、买房买车,又要孝敬父母和养育孩子。但最终因为压力太大,待在家的时间太少,除了物质上给予与养育,缺失了太多情感的孝敬与教育。

人与人有差异 也有差距

村上春树跑马拉松

冲刺!11个小时42分钟,跑完100公里!

看似我和村上有很多共性,但我知道那是表面的。之前的文章我写过一段话:

欲望太多,但真正想要的自己也不确定。最后不知足、不自律、不吃苦、不坚持最终成就了你的平庸。

其实在提醒自己,而村上是它的对立面。

村上每个月跑量都在三百公里多,平均每天有十公里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马,一次铁人三项,又一直在写作。尤其是为了玩爽铁人三项,换了很多游泳教练重新纠正自己游泳姿势的问题,丢弃又重新拾回。在他身上好像没有年龄的局限。

《18 Til I Die》

我自以为最会享受人生的人,是有足够的物质与时间刚好满足他的需求。且在这种条件下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也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而村上就是如此。

村上特别喜欢布莱恩·亚当斯的成名曲《18 Til I Die》。

而他的生活其实就如歌词一样,一直永葆18岁的青春与活力。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