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我们现代人身体的器官,这是王小川说的。
感觉这已经成为每个人都逃不掉的习惯。我也一样,每天上班对电脑,闲暇找手机,一天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和电子产品打交道。
今天尝试与手机分家。
早上跳绳,吃早饭,九点半。简单收拾后,把手机放在另一处充电,我拿了本书坐下来看。
一直想看的历史书,每次都是书和手机放一起,然后,没然后,书就没再翻开过。
要不就是,书里看到某个人物、事件不熟悉,拿起手机百度,然后就百到了淘宝某音小红薯,微信聊天朋友圈。
等我意识到,已经过了十几分钟,想着干脆凑个半小时,结果一小时过去了。
以前时间按分计,现在时间按眨眼计,甚是可怕!
今天我特地把手机放远,平板用于问题答疑,上面也没装什么软件。
刚看了十几分钟,想喝水,再过一会又想吃东西,前半个小时,很是煎熬,注意力很难完全集中。
忍住不看手机,再往后,从烦躁到渐入佳境,边看边拿笔写批注或思考点。
之前看过一个博主讲他对自己看莲花的思考。从开始的十分钟觉得莲花很美,到审美疲劳,开始无意识想着中午吃什么,拿出手机看美食,接着又刷起了视频,到自己回过神来,已经超出了赏花的时间。
直到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思想,过了很久,才发现,莲花也有千姿百态,看到了光影结合后花的神韵。
此时的我也是,当沉下心来阅读、记忆和思考,发现书里讲的很多内容,不是孤岛了,能和以前的知识有连接了,甚至扩大了知识范畴。
午饭后,集中时间看手机,继续早上的操作。
平常如果刷了一天的手机,即使有学习,总会感觉眼睛累、脑子累,一天结束,脑子貌似空空如也。不合理的使用手机,过多的无效信息占据了大脑记忆。
但在沉浸式学习和思考后,就像工作和健身后的状态,截然不同,工作后是累,健身后反而身心放松,甚至会激发更多的想法。
对富人来说,最值钱的就是时间,而对穷人来说,最不值钱的也是时间。
在这个快餐时代,希望我们都可以保留一些真正属于大脑和心灵的时间,也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