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箱 检 旧 书

《到家》(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没事翻翻蒙了尘的旧物,有时候就像穿越回过去走一遭,不经意间就拾起了不少早忘干净的趣事,读懂了以前没嚼出滋味的人间字句,看明白了那么一点点来时的路。

       这不,翻开书柜,瞥见了一本《儿童四季学古诗》,定价四块六毛,内容却大大超出了价格。扉页上有小时候的铅笔签名,笔迹是认真的,虽然只有四个大小不一的字——“某某的书”。诗文配着如电影镜头般的插图,那时只是觉得好看,现在才发觉,每幅插图都有着精心的构图,藏着传统山水、人物、花鸟的神韵,力求给小孩子再现出诗句里的四时风光、生活百态,也许是编者考虑到小孩子这样背诵起来会少一些“痛苦”吧,文学初步启蒙的同时,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更强烈了。

        依四季把古诗分类呈现,实在是个既文雅又有深意的编排。眼下刚入春,于是就专看“春”这一编。各路大诗人“聚集”在春季,或描述眼前春的清新雅丽,或借着春景把心事托出又咽下。不如说刘禹锡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提供了一种读诗的方法,一人眼里一个世界,无所谓高低优劣。同样的春雨,在你那里可以催生万物,在我这里可以入酒浇愁,没有好不好,只看喜欢不喜欢。读得多了,见得广了,行得远了,衡量万物的尺度也就宽大起来。这样读起来不同诗家眼里的春来,视野不会狭隘,反倒多了很多乐趣。一首诗可能会局限住读者的思路,很多首诗就会拓展思路,一个季节的诗篇也不是对世界的终极解释,四个季节下来才能更完整地看到同诗不同人,同句不同味,理解古今异与同。

      整本书四季共九十余首诗,千古传颂的名句比比皆是。不过今天重读,不是那些响当当的句子,而是诗人们描绘的简简单单的真与美让我向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我的窗外则是人来车往声声不绝于耳;“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可爱的萤火虫只见过一次;“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样美的大雪,目前也只有凭想象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总能买到并非应季的瓜果蔬菜,但是这点好像不比古人幸福……

      不多一会就翻完了这本书,现实生活也仍在继续。穿越剧不一定好看,但是“穿越”的确会让主人公成长。翻翻旧书,重新摆放,好像自己就是剧中主人公,看看小时候的自己,热衷看插图胜过背颂诗句,郑重的签名宣示书的主人,凡是喜欢的那页都折了大大的角……看看古时候的生活片段,不能说复杂、快的就是好的,不能说简单的、慢的就是不好的,折中的生活应该才是最符合人终极理想的吧。如此一来,想想现在的自己,想想现在的生活,评价的话,还是再留待下次的“穿越”吧,数载尘劳虑都卸下,坦然回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码转换加解密: 编码转换: 传送门1 传送门2 传送门3 传送门4 hex<-->string md5: 传送门...
    jessica1123阅读 887评论 0 5
  • 从小宝宝到长大,回忆过去像黑洞一样,想过去,却触不可及,只有望向前方 而始终不能掌控的是未来,前方又是怎样,假如前...
    思狱阅读 272评论 0 1
  • 街上熙熙攘攘赶集的人群,老的、少的齐出动,车声、吆喝声、音乐声、人声,声声入耳杂合成一部“交响曲”一样!返乡的...
    天使魔法阅读 3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