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各地消暑小吃的帖子,其中就有关于凉粉这个数量庞大的家族群介绍。看完帖子后我才赫然明白,原来我所认识的凉粉,竟然只是整个凉粉家族中芸芸众粉中的一员。先不说按食用调味,就有甜咸之分;光是其制作原材料,就多达几十种之多。如同粽子和米粉,虽然同名同宗,但南北不一,其食法却大相径庭,几乎中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到的凉粉制作方法以及偏好的食用口味,这也让我不禁对这个小吃群体一下子肃然起敬来。
广东夏季湿热,因此凉粉也被寄予消暑下火的功效,凉粉草加上土茯苓等中药制成的粉末加水调溶后小火熬制,冷却后凝结成一种神秘而又黑亮的黑凉粉。这种仿佛凝固的广东凉茶般的黑凉粉,对于初次接触的人其内心是抵触而又拒绝的,因为黑凉粉的内里是微微有些许苦涩。这份苦涩即使佐以甜腻的糖浆水,在入口后也会在咀嚼中慢慢的渗透到舌尖,仿佛在时刻提醒着你它消暑下火的功效。然而大凡吃过一次的人都会很快地喜欢上它,因为第一口苦涩过后,我们会被其嫩滑冰凉的口感征服,伴随着凉丝丝的感觉由口入心,随之而来的是却是苦尽回甘,也带走了全身的燥热。
在我老家也有一种凉粉,按其颜色来分应该算是白凉粉。这种白凉粉的制作原材料使用的是一种学名叫“假酸浆”的茄科植物果实。假酸浆在我们老家当地很常见,其果实成熟后仿佛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我们儿时通常会采一些来吃,味道酸甜酸甜的。成熟的假酸浆果,去除果实的胞衣,仅留下其间黑褐色的籽,在太阳下晾晒干保存,称之为凉粉籽。制作凉粉的时候,用白纱布袋装上一些凉粉籽,浸入到凉白开水中用力揉搓,不多时就可以看到许多絮状的如同果冻一样的凝固物从纱布袋中渗透出来。之后再加入少许草木灰水,静置等待凉粉凝结成型。成型的白凉粉晶莹剔透,口感滑嫩爽口,有少许淡淡的植物清香。吃的时候加上一勺白砂糖,再滴入两滴薄荷水,消暑解渴,是我们儿时夏季非常受欢迎的小食。
无论是白凉粉,亦或是黑凉粉,我都有品尝过,我也都喜欢。我怀念白凉粉的爽嫩,我也中意黑凉粉的软滑。无需去探究哪种凉粉正宗,在这个炎炎苦夏,多几种凉粉陪伴,又何尝不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