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监考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在上午综合素质考试的时候,简单扫了一眼第一道材料题,虽没能细看,但总感觉不对味。材料里讲一位中学老师对学生十分宽容,如果有学生偏科,他就说很多天才都偏科,没有人什么都能学得好;如果有学生不喜欢锻炼,他就说人总有喜欢的东西,也有不喜欢的东西。
刚看到这里,我似乎觉得挺有道理的,这应该是个好老师吧。但是读到第二段才发现不对,在第二段里又叙述了这位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就鼓励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对学习差的学生却放任自流。这时我再回头看第一段,才发现形容这个老师的“宽容”这两个字打了大大的引号,材料明显是引导考生来批判这个老师的。
诚然,如果只看第二段,这样的老师的确不是好的老师。但综合来看整个材料,这个题目的导向不免有些偏颇。什么叫“偏科”?仅仅用简单的成绩就能证明一个人偏科不偏科吗?这让我想起来看《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大张伟和其他一些乐手都不断讲起他们的亲人不理解他们搞音乐,不是摔他们的琴,就是断绝和他们的关系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搞音乐不是正经事。那什么是正经事呢?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正经事!似乎所有不好好学习的都是坏孩子,只有好好学习的才是好孩子!那什么叫好好学习呢?就是考试的时候考高分!
这又想起我之前一个同事,她在培养孩子方面可谓煞费苦心。每周只要孩子有时间,就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励志要培养出来一个全面的人才。比如孩子喜欢打架子鼓,就赶紧给孩子报个班,然而学了几个月之后,就再也不让孩子去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太喜欢这个东西了,平时没事就在练习,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然后她又给孩子报了个班学着下围棋,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又喜欢下围棋了,果断又不让孩子学了,为什么呢?因为下围棋也会影响孩子学习!那就换个画画班吧……这样的家长似乎不在少数,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学习那些正式考试的科目才叫学习,其他一切不会进入考试科目的兴趣爱好都不叫学习,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些“不靠谱”的才能,家长就会果断把它扼杀掉。
而今天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材料不正是这个导向吗?什么叫好老师?只有让学生每一门课程的成绩都很优秀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吗?在国家一再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还在引导老师重视应试教育,不免有些悲哀。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长着翅膀的天使,他们有自己飞翔的愿望和方向,然而当下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折断了他们五颜六色的翅膀,只允许他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只允许他们成为一个“语数英数理化政史地”各门学科成绩都优异的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成为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又会站出来说:“你看,当时让你好好学习你不学,现在后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