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本书,曾真正触动过你?
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一次次陷入沉思。情节残忍得让你不忍看下去,却又欲罢不能。一字一句,如同灵魂拷问般,从丝丝毛孔直抵灵魂深处。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书。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所著,灵感来源于作者听到的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活着》讲述了地主家庭出身的福贵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同时也浓缩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福贵本是个阔少爷,父母给他取名福贵,是希望他能够一辈子衣食无忧大福大贵。可是他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嗜赌如命,成天混迹于赌场妓院。终于,他在一夜之间输光了家产,变得一贫如洗。
年轻时同福贵一样好赌的父亲,在儿子输光家产之后,一气之下撒手人寰,一命归西了。
不再是阔少爷的福贵,在父亲用心良苦的引导下,慢慢明白了祖宗们积攒下这番家业实属不易。可是家产如今被自己输得精光,妻儿老小都得跟着自己遭罪,感觉自己比畜生还不如。悔恨交加的福贵决定从头来过,学着做一个农民。
后来,母亲生病了,福贵在去县城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几经周折,死里逃生的福贵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见到妻子家珍及一双儿女时,福贵又喜又悲,看到昔日可爱的女儿因为高烧成了哑巴,福贵内心特别难受,抱着妻儿痛哭流涕。
土地改革时,昔日靠赌博出老千赢得福贵全部家产的龙二被枪毙了。听闻龙二死了,福贵又是后怕又是庆幸,心想幸好自己是个败家子,不然这次被枪毙的就是自己了。感觉自己又捡回了一条命。
福贵被抓壮丁后,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回到老婆孩子身边;土改时龙二被枪毙时,他说自己是替福贵去死的,福贵也暗自庆幸自己又逃过了一劫。照此说来,福贵应该是幸运的。我们也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贵遭遇两次险些丧生的时刻都能幸存下来,相信老天爷对浪子回头的他会仁慈一些,会从此眷顾他。
殊不知,这恰恰是他苦难人生的开始。
灾难如洪水般一次次一来,让福贵防不胜防。先是乖巧又懂事的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而死,而县长偏偏就是被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一边是骨肉相连的可爱儿子,一个是患难之交的战友,让福贵想找人拼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将所有的痛苦埋在心里。
接着,贴心的女儿凤霞好不容易找到真心疼爱自己的爱人二喜,两个人感情甜如蜜。可惜好景不长,苦命的凤霞在生孩子时,因产后大出血而失去生命,给二喜留下来一个儿子,后来家珍为这个没妈的孩子取名苦根。
之后,福贵的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都先后死去了,就留下来一个年老的福贵,日夜思念着他们。
没有谁的一生,能够欢声笑语永相随,也没有谁的一生,能够幸福如意常相伴。人生路漫漫,我们始终会遭遇困难、痛苦,会有失意的时候。
无论再怎么艰难,想想福贵的一生,我们始终比他幸运很多。要相信,凡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车到山前必有路。
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