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安的迷妹,从来没有因为技术噱头才非看不可。120帧、4k、3d的宣传势头猛烈,可是毕竟支持4k的影院屈指可数,就更别再谈120帧的播放。我看的是中国巨幕厅,从技术角度的观感体验不如其他评论说的多惊艳却也是上乘的,我想说的是,李安用一种很儒雅的方式,让你和比利沉浸在同一视角,这样的沉浸方式让我发觉镜头如此迷人,让我知道原来镜头可以如此迷人。
观影之前,我看了不少影评,国外一片哗然,国内一片好评,看过之后就不难分析其中原因了,李安拍的大概违背了很多美国人对此片的期待,美国人希望看到一部反战影片,他们要一些英雄主义,哪怕热烈的亢奋都是好的,然而李安所做的,是非常纯粹的讲述真实。这个真实是,19岁的比利,
为什么自己最糟糕的一天,却被人歌颂?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谈论战争的荣耀,却没人试图去了解战争的真相?
为什么他们用青春肉搏的,并非自由和幸福,而是掠夺和石油大亨的算盘?
为什么女孩我只是单单爱你,而你爱的只是穿着戎装的英雄,我只想和你去亲吻一下青春里绚烂的爱情而已,你不懂?
为什么归来就被背负了某种荣誉,而背负了某种荣誉就要被媒体强加某种价值,那只是生活而已,你难道没有为了钱、为了生活、因为逼迫而入伍么,你以为每个人都为国而战?而真的成为军人,那些所谓的荣誉和歌颂的品德,都是普通生活而已。
为什么我割破了敌人的喉咙,班长还是在身边死去,那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比利一直在纠结,回去还是留下,贯穿全片。其实回去也带不回来自由和民主,我们哪里是民族英雄,只是时事所需的一种英雄噱头的产物罢了。而留下又能怎样,商人在你身上用完了商业价值就废弃你,女孩会依然爱脱下戎装的你么,还要赚钱生存,其实社会的生存之道又比战场好多少呢。
青春真的很残酷,成长真的是很残酷、战争真的是残酷、政治也是很残酷、盛名是残酷、鲜花掌声背后的人情冷暖亦是残酷……世界已经如此残酷,那还是战场舒适一点,那里有兄弟,也有自由,比起这里,那里和恐惧和悲哀,似乎还少一些。
所以李安在结局的时候,还是选择了遵从内心,就像王佳芝喊出“快跑”的本能一样,当我们已经足够聪明的在摸索世界的游戏规则,你是否还有本能,选择自己的活法。这不是鸡汤,或许更多是悲哀,我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而已,价值都在大亨手上,哪怕英雄,所以所谓英雄又是什么,不过是时代的价值需求而已,做自己的英雄吧,那才是抓的住的。
最后,我真的太爱比利的眼睛了,李安肯定也是爱上了这双眼睛,才选择Joe Alw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