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还要从诸葛亮率军出祁山说起,蜀国自从刘备兵败彝麟城之后,三国鼎立各方势力就基本是相辅相成不相上下,直到多年以后,蜀国势力足够强大,这才有了,诸葛亮出祁山,讨伐魏国
司马懿出现的因
放眼当时魏国能领兵作战能力的人,寥寥无几,唯有司马懿是魏国厉害的角色。可是司马懿却缕缕找到曹氏提防。几次司马懿请求出兵都被拒绝,甚至软禁,可见司马懿这个人多厉害可怕。
因为司马一族的势力过于强大,门生故吏布满朝野,怕把司马懿抓住兵权以后,养虎为患。所以从曹操曹丕再到曹睿,一直都是提防着他。虽然他很能领兵打仗,但也是不在紧要关头不敢动用这个人。
直到这次诸葛亮亲出祁山伐魏,打得起潮氏一族,损兵折将,节节败退。这才想到只能让司马懿出马,否则就是要给诸葛亮打到家门口,可见诸葛亮可不是名不虚传的。所以这才有了司马懿这出山的机会。
司马懿这次出兵也遇到了一个战事转机,这至才使诸葛亮退兵
那就是诸葛亮用人不善,才惨遭此大败而归。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七出岐山之所以这么多次,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从汉中出祁山️路途过于遥远,所有打仗的粮草军械辎重都要从汉中做出来,路途遥远,只能靠人和马车一步一步走出来,路程800多里,稍微不慎,就会无功而返大难临头
所以当然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地叫街亭,就是作用这些物资的重要关卡。
而诸葛亮当时派了一个跟随自己身边多年的学生马谡 看守这个地方。这个学生原先也记下不少功劳,比如刘备讨打吴国以后又派人去向吴国联,就是这个派这个人
可是却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人,徒有虚名纸上谈兵。出谋划策还行,领兵打仗确是一塌糊涂,守个街亭原本需要30天以为团队争取更多的时间赢得粮草的送达的战机,可不曾想就被司马懿不到几天给打败了。这使得整个团队的处境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诸葛亮当机立断,赶紧下令,令所有的部队全部退回汉中,并且让自己身边的所有兵将全部去帮助其他人一起撤退,弄得自己身边一点能用的将领兵士都没有,只剩下几千老弱残兵。
那为何诸葛亮为何不赶紧逃命,还在城中干嘛?
这个问题需要从部队的后勤说起,诸葛亮守的这个城叫西城,是他们存放粮草的一方,而退回蜀中的旅途中肯定也要吃饭,所以如果光逃命,不带粮草,那也是死路一条,而如果带着粮草一起撤退,肯定也难逃一死,与其这样,诸葛亮的只好城门大开,几千老弱残兵打扮成老板姓,悠哉打扫城门,而诸葛亮就再城楼上摆出琴悠闲的弹奏,自己的难处和困境于司马懿联系到一起,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用琴声谈给司马懿,不敢走漏一点风声…
司马懿来到城门下,我想他应该也是挺意外的,一座小小的孤城,诸葛亮竟然会自己镇守,这不要命啦?这是要送我这个大功吗?
等等,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轻易的就至自己于死地,这背后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仔细听那琴声…很微妙,微妙中带着谈判,谈胖中带着危险。仔细分析着!不对,诸葛亮这是来送人头来的,那如果我去收了诸葛亮的人头我自己能落个什么下场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而且就算能赢肯定也不会那么容易赢,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我能赢肯定也是惨胜
与其这样惨胜,然后回去接受曹氏的残害,倒不如放了诸葛亮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培养势力?因为只要诸葛亮在,他就肯定还会再出山只要诸葛亮还会出山自己就不会死。
几番思想斗争之后,司马懿权衡利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那就是撤退,不能杀了他,他就是我活着和发展空间的希望
司马懿撤军了……
事后诸葛亮说司马懿是知音,估计诸葛亮也明白司马懿的处境,假如司马懿真的冲进来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而如果司马懿放过自己,肯定司马懿就还有出山的机会,这也就是放了自己才是放了司马懿自己
这是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假如是让别人领军,诸葛亮应该是领盒饭了,不过这要是换成别人,也不至于把诸葛亮逼到这个绝境啊,人无完人事无完事,
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即使不能百胜也能至少料敌于先,古人的智慧就是后人乘凉的大树,
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