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绽之兰

图/网络  文/小点

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一种花,它不似牡丹的富贵张扬,不若玫瑰的热烈奔放,却以一种静谧而优雅的姿态,在时光深处静静盛开,它便是兰。

兰,在中国文化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孔子曾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深山幽谷之中,兰草自在生长,即便无人欣赏,依旧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隐士们,他们如兰般,不慕尘世的繁华,远离喧嚣的市井。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仕途不顺后毅然归隐田园。他的居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宛如一片兰草生长的宁静之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那深谷中的兰,默默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芬芳,不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兰,亦是友谊的象征。“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人们常用兰来比喻真挚的友情。春秋时期,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堪称千古佳话。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兰香般淡雅而持久。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悲痛万分,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份友情,就像兰草在岁月中静静生长,相互陪伴,相互理解,不因时间和距离而褪色。

在绘画艺术的殿堂里,兰也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郑板桥一生爱兰、画兰。他笔下的兰,或挺立,或低垂,或舒展,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兰的深情。他的兰画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他人格的写照。他在官场中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却也因此遭到排挤。但他始终如兰般,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的兰画,就像他的人生,在宁静中蕴含着坚韧的力量,在淡雅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

然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繁华,很少有人能像兰一样,静静地盛开。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喧嚣和浮躁,人们在名利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但兰的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纷扰,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自己的品格。

我愿做一株静静盛开的兰,生长在心灵的幽谷之中。在时光的流转中,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以淡雅的香气,诠释生命的真谛;以坚韧的姿态,面对生活的风雨。让那一缕缕清幽的兰香,飘散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永恒的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都能如兰般,静静地盛开,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独特的芬芳。

2025.9.5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