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第六病室》:世界上没有一样好东西其原始形态会是不龌龊的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在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短篇小说为业开辟了新的天地,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简练的文笔革新了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后世许多世界闻名的作家都自称为“契诃夫的信徒”并引以为荣。

天气渐冷,要开始读俄罗斯文学了!


刚读完契诃夫的一篇短篇《第六病室》,犹如张麻子掷地有声地喊着“什么tmd叫惊喜!”


这就是惊喜!


文章很自然过渡到了安德烈·叶菲梅奇医生的身上,他对于周遭是不在意的,忽视的,甚至于就职的精神病医院中混乱的制度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他好像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姿态,在周遭寻找着所谓的智慧和诚实,可却忽视着真实。他不信永生,觉得这是种怯懦的自我安慰,不止一次地反驳别人不要把永生寄托在实物上,谁都会死,不可能永生。


伊万·德米特里奇是精神病人之一,安德烈医生与他非常有共鸣,聊起哲学都能聊好几个小时。他的理论与安德烈大相径庭,他相信永生,想要生活,嘲讽安德烈不要不懂装懂,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没有资格评判,言辞激烈。安德烈由一开始的争吵到后来的宽容辩解以及聆听,他觉得找到了知音。

伊万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或伏尔泰的作品中有个人说过:如果没有上帝的话,人们也会虚构一个出来。……”

👆🏻我查阅了一下,这句话出自伏尔泰“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Si Dieu n'existait pas, il faudrait l'inventer."——伏尔泰《Épître(信)》

其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很多部作品也有zong jiao等信仰出现,比如《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莫斯科州的梅利霍沃村契诃夫庄园门口的雕像|豆瓣:Валентина

伊万的角度是,人需要有信仰,才能在人世间活下去,哪怕死去,但信仰永生不灭。即便现在深处苦难,但信仰是梦想,是美好,是希望,能够救自己逃出苦海。他不要第奥根尼,不要蒙蔽自己,他非常爱生活,非常想要生活,可得到的是迫害,是恐惧缠身。

这样的情况,怎能不疯呢?


莫斯科州的梅利霍沃村契诃夫庄园契诃夫的书房细节|豆瓣:Валентина

或许,在安德烈被关进精神病院后,想要跑出去却被一阵毒打,他会理解伊万所陈述的情况?


伊万陈词激昂,他说:“……大多数人对那种鼓吹要漠视财富和舒适生活是不理解的,因为他们从未有过财富和舒适生活……”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起读书时代我一直存在的质疑,一些文章说人不要在乎钱财,不要享受安乐,清贫的生活才是正确的。我当时不理解,这种情况也许在某些特定事件上会是完全正确的,可在普通人这里,就不能如此笃定,没有过财富,谈何漠视财富;没有过舒适生活,谈何舒适生活?


莫斯科州的梅利霍沃村契诃夫庄园契诃夫的卧室|豆瓣:Валентина

至此,我明白了安德烈的葬礼上为什么伊万没有出现了……

一直以来,安德烈认为伊万是他的知音,是好朋友,总一起探讨哲学思维。可事实呢?他俩像两个录音机,你播放你的,我播放我的。伊万从没认同过安德烈的见解,而安德烈也从来不听伊万的见解,两条平行线,相交不到一起。

最后,安德烈被哄骗进入精神病院,从医生成为病人,为何进入这里,不被允许自由出入。我想,他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从前所处的环境以及思想,可外界的社会不允许他这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