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入冬的第一天。
从这天起,我们整个冬三月的养生重心,都围绕着“藏阳”来进行。
尤其立冬后的15天,抓住自然“藏”的力量,把身体的阳气收藏得更彻底,未来一整年才不容易得病。
古人把太阳称之为“天之阳”,艾草称之为“地之阳”。
艾灸就是在借助太阳的能量,来给身体充电。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手机,艾条就是充电线,当我们艾灸的时候,能量从接口进来,沿着经脉方向在其中循行,会有一种热力感在经脉里来回穿梭。
这些热力不仅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还能疏通局部经络。
“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正如《本草纲目》记载的那样,艾条的纯阳之气正好能化淤堵,并把体内亏空的阳气给慢慢补上。
身体里的那些寒气、湿气自然就排出去了。
自觉容易疲劳、反复感冒……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建议日常可以长灸“保健穴”足三里。
正所谓,“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还有一个保健穴位,关元穴,灸透了它,“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大道至简,艾灸穴位不在多,把“足三里”和“关元穴”灸透,就已经可以让气血流通,身体脏腑得到滋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艾灸其实是让我们从繁杂的世界里抽离出来,踏踏实实的回归到自己。
关注身体的每一丝变化,调动内部的能量修复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