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桑树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时候,桑树是长桑叶的,桑叶是蚕吃的,蚕是可以结茧换钱的,这是我固有的印象。母亲有一句名言“头不顶桑”,原因是桑和丧谐音,盖房子不能用桑树作为木檩条的。

母亲养蚕,总要放上桑叶,我喜欢察看它如何优雅地啃食叶脉。自那时起,我便无意中掌握了观察的能力,这让我一生获益匪浅。后来知道蚕丝是一种重要的纤维资源,只要是蚕丝做的东西都是与“贵”联系在一起的,对维系蚕儿生长的桑叶更是怀有敬意。

桑叶被乡人视作野菜,任务是蚕的口粮。原来,除了桑葚可以吃之外,桑叶也是可以吃的。

现在的大饭店,甚至做出了一道道样式各异的“桑菜”。一些主打药膳的餐馆,用桑叶与枸杞、红枣同炖,美其名曰“养生汤”;将鲜桑叶裹入虾仁、笋丁蒸制,制出可口的“桑叶包”。人们吃腻了山珍海味,反倒对曾被遗忘的乡味趋之若鹜。嗅到商机者,掐尖落钞,当刻给桑叶贴上绿色食品标卖。

普通人家会选摘春桑嫩芽下的几张新叶,榨出绿汁,做成“桑叶凉粉”。桑叶还会裹上鸡蛋面糊的“油炸桑叶”,色香味形俱佳。也有将桑叶切碎入馅,包成桑叶饺子,咬一口,鲜味就流淌出来。桑叶并不属于珍馐,却给寻常日子注入了一股乡土的气息。我们家的泰迪犬阿迪不知道怎么也知道桑叶的好吃,经常在楼下吃路边的桑叶。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桑叶“味苦甘,性寒,无毒”,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先贤应该是把草本都试吃了个遍,才筛选出既可当食材又能治病疾的桑叶等本草药物来的。

蚕丝被可御寒,桑叶菜能充饥。这平凡草木的蜕变与升华,在无声地提醒:曾经不被正眼看的贱类,现在都华丽转身了,当年只是尚未等到重新认其价值罢了。我在老家的时候,螃蟹是没有人吃的,现在成了餐桌珍品,真是十年河东转河西。

桑叶更是不错的茶饮。经炒制晒干的桑叶,用沸水煮泡,汤色清亮;饮之先苦后甜,据称能降糖、减脂,功效神奇。我所住的地方,桑叶很少,有人知道桑叶的妙处,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害怕有限的桑叶被小妇女们抢光。

桑叶进馔,古已有之,只是不曾大张旗鼓。从蚕食到人食,暗合了爱素好古趣味的升格。我们对于食物的认知,总是受到时空与境遇的影响。昔日轻之而不屑的,今朝却奉为珍馐;原本被埋没的好物,来日或许又会被味蕾发现为“新大陆”。

蚕食桑叶吐出丝绸;人食桑叶,又图的是啥?人的舌尖和味蕾,总在循环往复地贪嗜,这大概是人份的本能,正如狗也知道桑叶好吃一样吧。

记忆真的非常奇妙,我写桑树,有关老家洪泽湖北岸黄码河畔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这些是我刻骨铭心的基因。

我的表兄黄忠当年住在我家东边,他在《黄圩记忆》一书中对桑树园这样描写:“黄家桑园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也蕴涵了绚烂多彩的人生,营造了坚毅伟岸的精神之柱。七十年代末,极左思潮达到鼎盛时期。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午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工作组来到黄家桑园,挥锹挖树,要毁了这个百年桑园。父母慌乱中喊来在校读书的我们兄妹七人,一人怀抱一棵桑树,阻止工作组毁树。那时我年轻气盛,手持一砍柴老斧,用无畏之勇气,争世间一个公理。双方僵持了几天,新华社南京分社派来两名记者调查,随后还是由白家功先生执笔,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栽桑养蚕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发表在《工农兵评论》杂志上,事态才渐渐平息,黄家桑园得以保住。现在想来,桑园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驿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正因为有了它,我才青春勃发,充满活力。”桑树成了精神,护桑的故事看得出当年斗争的激烈,这是豪放的风格。

在《黄圩记忆》里,桑树在胞弟同铸的笔下是:“大姑在家种了大片的桑树,养了蚕。蚕宝宝在温室里长大了,‘上山了’,吐丝了,变成一根根晶莹透亮的银线。大姑家忙不过来,请人把银线染上色,纺成各种绒线。妈妈也掌握了这门绝技,逢上赶集的时候,会带着小军到街上去卖。妈妈用绒线编成的各种手环、脚环和头绳什么的,很受女孩子的欢迎,很快就卖光了。小军就会扯着妈妈买油条吃。于是,挣的那点钱就钻进小军的肚子里了!”这样的描写就婉约得多,也温馨活泼很多。

也许因为我的祖先是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这样的渴望,去亲近那些树、树叶、泥土,所以,即使我离开了40多年,也能在人到老年时,借着某种机缘,深深地沉浸在老家翠绿的桑叶气息和淳朴的邻里关系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桑树承载了我童年的欢喜与哀愁,至今想来仍回味无穷。如今,桑树在城市里是极为罕见了,桑叶对现在的孩童...
    犁田人阅读 1,010评论 6 24
  • 冬的原野,整片整片的桑树林都退尽了绿色,光秃秃的枝条,根根向上挺立着,在寒风中抖擞着,似乎在宣示着它们顽...
    水乡醉客阅读 462评论 3 11
  • 桑树这种植物,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古代现代,都有许多大片大片的桑园,可是桑树全身上下只有...
    兰海粟阅读 1,344评论 0 1
  • 开辟了飨乐专栏,想记录下记忆中的乡村和味道。但其实作为一个农村长大姑娘,对于农村的知识和记忆却很单薄,只是这种快乐...
    亲爱的大脸怪阅读 507评论 0 0
  • 路过服务区,见一个亭子前摆了几摞塑料盒子,静静地躺在暖暖的阳光下。似有神灵招唤我的脚步,临近细看发现装的是乌黑的桑...
    林建明阅读 3,141评论 32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