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才转变了一个观念:
作为母亲,养育小孩是你责无旁贷的责任。尽管有很多其他帮手(配偶、长辈、保姆、老师等),但母亲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很多其他事情你可以逃避或者推卸责任,只有你的小孩,养育之责无可逃避。
前两年我会觉得,小孩不是我一个人生的,是我跟老公两个共同造人,而且长辈也盼孙心切,那大家都应该对小孩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出力,而且要出很大力。
所以之前我一直心有怨气:为什么我要白天上班晚上带娃周末假期带娃全年无休,为什么娃爸每晚鼾香甜睡到早上还不主动一点起床带娃、明知道我每晚都要喂两三次奶早上想多眯几分钟也好,为什么在家只要娃醒着就分分秒秒都缠着我而我完全不能偷点懒比如跟娃爸一样躺着刷手机吃零食…
我基本每天都不开心,每天都觉得累,听到娃或充满期待或可怜兮兮地叫妈妈,我又觉得非常内疚。长期陷在这种情绪斗争中,觉得自己都要抑郁了。
在我人生的前一小半,我几乎没有承担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念书的时候靠父母和兄长,工作了靠领导,结婚了靠老公,这个"靠"并不是指我经济上要依赖他们,而是从责任的角度——出了任何事情,我可以逃避,把责任甩给他们,让他们去扛。(当然啦没赚钱的时候是家人养我)
但是养小孩就不一样了,我没有办法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是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你们要对他负责”,反而每一个人都可以对我说“你是孩子妈,你必须对他负责”。所以我懵逼了,懵了两年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一直囿于平衡“自我”和作为“母亲”的身份,没生小孩之前以及生了小孩的前两年,我一直觉得这是两个冲突的概念,觉得自己为了做母亲牺牲了很多“自我”。认真反思一下,我到底牺牲了什么呢?大概是一些时间、精力和健康。而这些,放到整个人生长河中,可能只有健康略显重要吧。对比来看,我又获得了什么呢?身为母亲的责任感、(自认还算)健康的母子关系、更多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受新生命/小朋友旺盛的生命力启发而产生的诸多人生思考,等等。
一旦身为人母,“母亲”这么身份就与“自我”融合了,可能在某一阶段,它是你人生的重心,要求你付出诸多而且不计回报;在另一个阶段,它就要求你让位和放手。每一个转变大概率都伴随着痛苦,每一次痛苦都是成长,这也算是“终身成长”的一种吧。
感谢我家崽崽,让我最终意识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感正在慢慢增强和扩展,我现在愿意为整个家庭负责、为工作负责,愿意为自己爱的人、物、事负责。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