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比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更为关注。人们对智力有着如宗教一般的痴迷。什么才是儿童的智力发展呢?提起智力这个词,很多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家长就会想起思维,想起知识。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还有的家长想得更深。
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他看上去不那么机灵,但他总在启动他的思维机器。儿童的思维需要时间,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有时像是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的状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思维活动极其能力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思维的过程是对思维对象的组织过程。这个组织极其结果构成知识,那么这个思维对象从哪里来?从他的由现实引起的记忆中来,记忆中的对象从哪里来?对儿童来说,直接从感觉知识中来。
我们很熟悉“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的命题,但它应用于现实生活就是另一回事了。能做到使感觉经验飞跃到概念,成为理性的基础,就很难了。再能做到使感觉经验和理性各尽其职而不受蒙骗,那就更难了。
儿童虽然有潜在的精神发展的能力,有自发的生命发展的需求。但是他对世界依然是一无所知,这种巨大的心智潜能需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来发展,也就是需要在外界寻找一个配对的事物。人类开发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在儿童时期不断进行感觉训练。重复的次数达到某种量时,儿童就产生了概念。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儿童早期的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六岁前不能用口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感觉训练最基本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儿童是天然的艺术家,这是我们普通成人无法了解的,作为艺术家的心智不同于普通成人的心智,这表现在颜色表述上。梵高用色彩表述心情,塞尚迷恋于用色彩表述对象结构,莫奈试图用奇艺的颜色购物,他认为,只有儿童单纯的眼睛是真实的和五偏见的。
感觉是心智和理性的起源,但感觉又将是心智和理性的归宿。心智发展的目的正是使感觉更明晰,更丰富。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研究。我们都知道,在最重大的决策上,理性可能欺骗我们。而感觉可能更被信任。
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太顽固了,儿童的生命绝对不简单,生命内在的运作是极其的智慧和神秘,你给一个三岁的孩子讲什么是爱情,你给他讲的死去活来,惊天动地,他能懂得爱情?不懂,只有当他自己恋爱的时候,他在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感觉训练引向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