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五岁了,他很喜欢搭积木。可是搭得不如意时,他经常大发脾气,推倒不如意的积木,还把积木扔得满地都是。
一
妈妈:积木倒了,没事!来,妈妈帮你重新搭。佳佳并不领情。他脾气更大,大哭着把积木扔到妈妈身上。
二
奶奶:咱孙子最棒了,一定能搭出最好的房子。佳佳更生气,他把奶奶推出房间。
三
爸爸喝斥:男子汉大丈夫,搭个积木就哭成这样,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佳佳气极了,用脚使劲踩积木,把自己也给跘倒了。
这些场景不知道父母们熟悉不熟悉呢?
妈妈、奶奶和爸爸都很想帮助佳佳,他们使用的方法恰恰是父母们最常见的三个误区。
误区
误区一 伸出援手
妈妈看到孩子搭不好积木很挫败,想要帮孩子搭出满意的积木。殊不知,妈妈在用这样的行为对佳佳说:你不行,放弃吧,让妈妈来帮你。佳佳这时候体会到的是双重的挫败。
误区二 赞美孩子
奶奶想用夸奖的方式帮孩子振奋起来,但这样的夸奖是空洞的。如果只是让孩子对自己感觉很好,而没有事实的支撑,孩子的自信就像建在沙堆上的房子,终会倒塌。
误区三 贴标签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不仅来自于客观现实,也来自于父母和他人的评价。爸爸的话,给孩子贴上了“没出息”的标签,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尽管这个预言并不美好。
尽管妈妈、奶奶和爸爸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但他们是爱孩子的。父母需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五招克服挫折
父母们使用以上的方法,是因为父母们难以接受孩子有负面情绪。然而,负面情绪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保留下来,不仅是为了让我们感觉痛苦,它向我们传递重要的信息。例如不安让我们对危险有所警觉;嫉妒告诉我们内心有渴望;忧愁提醒我们可能有重大损失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让人类感觉痛苦,痛苦促使人类采取行动来排除威胁。
孩子从出生时就拥有基本情绪,解释和管理情绪的脑区则成熟得较晚。相比成人,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更差。但是,恰当的养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一招
听
倾听,传递父母对孩子的接纳。接纳孩子,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以及孩子看到的世界。要知道,孩子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大脑、经验均不相同。
如何倾听佳佳?
妈妈:宝贝积木没搭好,很生气。
佳佳:我是个笨孩子。
妈妈:你觉得积木搭不好是因为自己笨。
佳佳:我永远没有小怡搭的好。
妈妈:你希望和小怡搭的一样好,甚至比她还好。
佳佳: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妈妈:这很难。
佳佳:嗯。
妈妈:你很难过。
佳佳:嗯。小怡样样都比我好。
妈妈在倾听中没有评判,她体会孩子的感受,同理孩子。孩子高涨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
倾听孩子,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接纳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慢慢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可以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的情绪没有平复下来前,不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二招
思
妈妈:宝贝积木没搭好,很生气。
佳佳:我是个笨孩子。
妈妈:你觉得积木搭不好是因为自己笨。
佳佳:我永远没有小怡搭的好。
妈妈:你希望和小怡搭的一样好,甚至比她还好。
佳佳: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妈妈:这很难。
佳佳:嗯。
妈妈:你很难过。
佳佳:嗯。小怡样样都比我好。
佳佳说的话(黑体字部分)指向了三个方向: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这三个方向影响着孩子的解释风格,也就是说,影响着佳佳对挫折的看法。
永久性
佳佳认为失败是永久存在的。既然永久存在,就会不停发生。从而失去了改变的可能,也就不需要再努力搭好了。
普遍性
佳佳说小怡样样都比他好,如此解释,就会完全放弃。反正努力也没有希望。
人格化
佳佳把搭不好积木的失败归因在自己身上,并认为是因为自己笨。
失败发生时,既有可能是孩子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佳佳把失败的解释全部归因在自己的身上,认为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缺点造成的失败。这种解释损伤自尊且消极无望。
如果佳佳对失败的解释是暂时的、偶尔的以及行为的,佳佳就有希望改变行为克服失败。这种解释也损伤自尊,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行为重建自尊。
所以,我们要协助孩子去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第三招
看
……(接上例)
佳佳:嗯。小怡样样都比我好。
妈妈:你觉得小怡比你能干。
佳佳:是,小怡跑的也比我快。
妈妈:小怡跑的比你快,搭积木比你好,还有吗?
佳佳:小怡画画也好。
妈妈:还有吗?
佳佳:反正她就是比我能干。
妈妈:你觉得小怡很多地方很能干,妈妈觉得你也有很多地方比她能干。
佳佳:有吗?
妈妈:上次我们一起出去玩,爬山时,你上台阶比小怡快多了。
佳佳:嗯。
妈妈:等车的时候,你给小怡读了好几本绘本。
佳佳:嗯。我读绘本比她读的好。
妈妈:你也很能干的。
佳佳:嗯。
妈妈通过具体的事情让佳佳回忆起自己的能干之处,改变了佳佳对失败的解释。
仅仅是帮助孩子感受(情绪)好一些,改变对失败的解释,还不足以让孩子克服挫折,孩子还需要实际的行动。
第四招
行
佳佳:可我搭积木没有她搭的好。
妈妈:她搭的好在什么地方呢?
佳佳:我不知道。
妈妈:是更整齐吗?
佳佳:还很漂亮。
妈妈:你也想你搭的又整齐又漂亮。
佳佳:是。
妈妈:我们想想怎么可以做到吧。
佳佳:积木很容易踫歪,轻轻的放要好些……
妈妈协助孩子找到真正有益的目标,并用思考和行动去完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征服了挫折。然而,我们还要贪心一点,我们还希望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五招
立
妈妈:佳佳想到了方法可以搭的又快又好。
佳佳:是的,我不是一个笨孩子。
妈妈:当然。妈妈觉得你是非常会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
佳佳:我有自己的优点。
妈妈:是的。小怡有小怡的优点。
佳佳:嗯,我和她是好朋友。
最后一步,帮助孩子小小的总结,让孩子明白整个过程,孩子会慢慢拥有克服挫折的能力。这个案例中,孩子比较小,只有五岁,这样总结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大一些,超过八岁,可以帮助孩子回顾整个过程。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认识自己的能力。
聪明的您一定会发现,妈妈一直是使用听与说的方式协助孩子的。这个过程不容易,但是非常值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是父母的必备技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您平时对挫折的解释风格会深深影响孩子的解释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