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9李薇
终于将这本书的绘本课落地了!长舒一口气,也满心欢喜!关于本书的解读,点击这里就可以看到了。
地点:宝贝计画(少儿绘本美术教育机构)
年龄:要求6-8(实际来的有4岁半-10岁)
人数:13
类型:绘本阅读与表达
课程过程
一、热场:
从老师开始传递毛绒球给下一位你想认识的同学,每个接到球的孩子要介绍自己:“我叫什么,我几岁了,我最喜欢的游戏是……”
经验:这样的互动环节,很容易让孩子们快速融入氛围。
二、导入:
从暑期开始引入,问:
这个暑假,你们都去哪里旅行了?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有什么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对于不太理解形容词的孩子,我会问:你认为这次旅行怎么样?
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感受也不同,也从这样的问答中,看到了一些每个孩子的兴趣与特点。
三、介绍作者:
让孩子们知道年轻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功。作者的第一本图画书就获奖了,希望他们也可以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四、共读故事:
从封面读起,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除了主人公还有谁?那个大胡子男人是孩子们的爸爸吗?有不同答案吗?为什么这么想?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孩子和妈妈准备干什么去?
充分观察过封面后,我们有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胡子男人到底是谁?”
故事开始后,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发现、观察,孩子们看到了真正的“爸爸”,后来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和妈妈对于危险的恐慌和不安,也不断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困难,尤其是翻越围墙时,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到了高潮和定点。对于黑色怪兽,我们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这是很棒的体验!酣畅淋漓!对于老师,也是一样的!
最后孩子们感受到了主人公们来到新的国家后的兴奋、安心、自由、激动,他们看到了火车,也想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同时,我们再一次回顾了这一次与众不同的旅程,再次来定义它。
五、延伸:
为主人公们描绘他们可能过上的生活,可能经历的事情吧。
反思:
1、一个不会画画的孩子
这个孩子提起笔便下不了笔,一直央求我握着他的手来画飞机。我能感受到他看似平静的脸庞上,眼神中流露中的急切。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宝贝,画画不分好坏,只有画与不画。孩子依然很紧张,眼神飘忽游离。继续恳求。我拿起一张纸,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直线,和一个鱼一样的飞机,他笑我,"那不是飞机,那是鱼",我说:"对呀,老师画的也不好,但是老师愿意画,你要不要拿起笔试试?"
孩子终于拿起笔,不假思索又好像恨不得快点结束似地画了又一条直线,我认为他画的很自信,很棒。
他又卡壳了,他不太敢尝试飞机。
后来机构的美术老师带着他去另一间教室“完成”了画作,或者压根没有画。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对于“画画”这样有趣的事情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很可惜,我最终也没有看到他的家人。
他,是这个暑假里我看到的第三个、被家长放在机构后就去忙自己事的孩子。
2、一个孩子的提问:
在图画书的最后,我问到:“你们想像鸟儿一样飞翔吗?为什么?”
大部分孩子回答道:“我想。因为可以自由。”
有一个孩子这样想了一想,改了主意:“我不想。”我随即问道:“为什么?”他回答我说:“鸟儿只能在天空飞翔,万一它飞累了,不就掉下来摔死了吗?”我顺着这个想法继续问孩子们,鸟儿的家在哪里呢?“树上。”那它们除了在天空还可以在哪?“树上。”那么,如果它累了它会怎么做呢?“落在树枝上。”“它会摔下来。”……
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再继续和孩子们探究下去。我其实很想让孩子们分成两组来完成一个辩论赛——你想不想变成一只小鸟?
正方:愿意,为什么?
反方:不愿意,为什么?
或许下一次课程中,我们可以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我希望听到不同的可能性。
3、延伸的设计:
对于延伸,面对第一次听绘本课的美术机构的孩子们,我采用了看似简单的画画,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们模仿、临摹,而是希望他们对于故事的延伸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勇敢的表达出来。
有时候家长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带着孩子离开,事实上,最重要的呈现却被忽略了。
我们常说:分享是最棒的学习方式。
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深意。
所以,在家长要走或者孩子们要走的时候,我委婉的告诉他们,要听完其他宝贝的新故事,那里有我们未曾触及的很多秘密!
收获
孩子们在我的请求下,把画作都送给了我。我会珍藏起来。
虽然已经中午吃饭时间了,但还是有两位妈妈留下来跟我探讨绘本阅读对于孩子行为表现的帮助,有一位妈妈还给我发来了留言。很是感动!
育儿先育己,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希望我们也可以一同前行。
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也有一幅幅很美的画面,我还会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