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一个常务会议,会议内容被众多金融机构解读为政策的转向,要不励志鸡汤为什么都喜欢说"... tomorrow is another day!",长时间寂静的股市和债市立马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其中会议精神有这么一段话“...,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会心的读者看到这里,嘴角里应该是流露出一丝常人不经意察觉的微笑,那种“国债327” 管金生 大战 中经开 的既视感浮现在面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all in融资平台的金融机构的心态大概也是如此,他们心中只有一句肯定句“你敢破刚兑吗?”没错,他们已经号准了巨婴国的脉。
融资平台如何评级,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问题在于你怎么理解这个公司。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由于中国普遍存在的国企和集体企业,所以西方经济的那套信用评级生搬硬套就会异常精神分裂,尤其用在城投平台这类国有企业上, 因为如果把它看作政府信用,那它的评级是AAA,因为他的股东都是各级国资委。但如果用财务报表来看待这个企业,那么90%平台的评级应该是垃圾级,因为现金流根本无法覆盖融资还款额度,一种庞氏融资的逻辑普遍充斥着中小平台,这些平台的存在逻辑只有一个,明年融到比今年更多的钱,而随着政府态度在这个问题上的摇摆,市场的不安情绪不断扩大,一会夸赞融资平台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会怒斥融资平台不要妄想中央兜底。而至于为什么中央政府摇摆,这就要从最近网上很火的2张excel表格说起了。
如果你不明白上面2幅图的意义没有关系,作为一名信息搬用工,我简单说明一下,并做了一道数学题给你看,2016年全国只有7个省市实现了财政盈余,其余省市都是财政赤字,2016年7省市财政盈余(30373亿)-2016年25省市财政缺口(48134亿)=-17761亿,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
这里再扯一个话题,比如过去2年的金融去杠杆(或许是去金融从业人员吧),就是因为管理层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危险,开始担心灰犀牛、担心鸣司鸡(明斯基),所以提出共克时艰,为国降薪本是没有错的,但马克思可是明白的说过一句名言“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江湖上当然还有一句更糙的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风险偏好已经越过零界点,是否还能开倒车回来,本身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未知,何况还需要伴随着空中走钢丝的技术。所以现在放松货币之后,到底是滴灌、喷灌、还是漫灌,你自己理解一下啊。
最近“不可能三角”的理论被提出,大体是能够合理阐述目前这个经济现状的,你说一定就没有可能化解这种不可能吗?那也不是,只是很难做,比如调整经济结构,把握去杠杆节奏和方向,在目前的技术环境,那几乎是不可完美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