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家长到学校给孩子报名,跟我谈起了他的两个儿子。他家老大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都识两三千字,他也教孩子认识了好多字。开始上学还有点优势,可后来就看不出来了,最后孩子通过学美术,总算考上了个大学。说起小儿子,他说媳妇迷上了一种教育,就送儿子到这种特色教育的幼儿园上学,天天听,天天背。他认为孩子根本不理解,就是被灌输。孩子以后会怎么样?他忧心忡忡,担心重蹈大儿子的覆辙。
跟我们的几位老师聊起这件事和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老师们说,在幼儿园学了很多字、拼音等知识的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还有一定的优势,到了三年级就看不出来了。并且他们已经学了一遍,本身学的不是很扎实,再学时兴趣不浓,上课不注意听讲,养成了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思考的习惯,思维活跃不起来。而那些没有学过小学化知识的孩子,对新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听讲认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比起早学的孩子,虽然开始有点吃力和落后,但他很快就会赶上来,远远超过那些已经学过的孩子。因为养成了好习惯,他们后劲很足,潜力很大。通过交流,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过早学习小学化的知识,才是真正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很大,那么幼儿园阶段到底应该学什么呢?90年代初期,我曾经在乡镇担任5年的幼教辅导员,那个时候考核幼儿教师工作,就是看幼儿的考试成绩,考什么呢?就是考拼音包括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还有10以内的加减法等。现在想来那个时候不只我,大家都不懂学前教育,都在用小学化的知识来教孩子、考核老师。16年后,我在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四五年,对幼儿教育有一些研究和思考,才真正明白了学前教育应该干什么。幼儿教育阶段有两大任务,一是开发智力,二是培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已经发展了将近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时完成”。可见学前教育阶段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在玩中学,做中学,在生活中学,甚至在错中学,让孩子动手动脑,开发智力。教育是有规律的,什么时间学什么,发展什么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违背规律,让他们过早的去接触一些小学化的知识,实质就是拔苗助长,用我们一位本土教育专家的话说,就是让吃奶的孩子啃大饼。我认为,孩子的大脑就如同一台电脑,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如果给孩子过早的灌输上一些小学化的知识,就会占用了大脑的内存,压缩了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同一个问题,孩子会有无穷个答案,而我们成人往往只有一个答案,原因就是成人已经被固化的知识把内存占的差不多了,所以存储空间越大,想象和创造空间越大。这就是我们成人跟孩子的差别。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都习惯于小学化?希望孩子早学习一些知识,这才叫学到了东西?这是因为我们的老一辈,我们自己,小时候接受的学前教育就是这样的。受父辈的影响,现在的年轻家长继续在传承着这个认识,错误的认为,孩子应该多学点东西,多掌握知识就好。说到底,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应该干什么。这里边包括一些我们没有从事过学前教育的老师,都存在这种观念。于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幼儿园,特别是个体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认识,过早的去灌输一些小学化的知识,开设一些吸引眼球的所谓特色课程,满足家长的错误观念,达到多招生的目的。我曾经到过一些个体幼儿园,在中班便教着孩子写生字,写拼音,拔苗助长且不说,由于幼儿小肌肉还不发达,造成写字姿势不正确,到了小学很难纠正。
教育部早在2011年11月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通知》,去年又在全国开展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整治,应该说,在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努力下,治理小学化问题取得很大成效,家长对小学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化现象还依然存在,我们的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坚守住正确的办园理念,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对小学化的认识,同时又要严厉打击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个体幼儿园不负责任的错误引导,真正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让幼儿远离小学化的危害,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坚决杜绝由于小学化而输在了起跑线上。(201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