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
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求其下而一无所得由。
前两天在楼下遛弯,有个小孩闹着要妈妈给他买小自行车,这个妈妈拗不过孩子就许诺说如果下次考试考到前十名,就给买,小孩又讨价还价了一番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交易。
正巧我前段时间在做自我激励管理,列了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但是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所以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就是达到一定的里程碑后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奖励,以此希望可以增加自己的持续力。
但是,看到这个小孩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貌似我妈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管理我的,可以好像并没有很成功,该考不到的名次还是考不到,想要的东西还是得不到。
所以突然有所感悟点:
1、不要让奖励成为努力的动力
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当作目标,那考到全班前十可能是达成目标的副产物,而小自行车只是一个没有必然联系的奖励。
家长原本的期待在于孩子可以好好学习,小自行车是添头,但是孩子的期待在于小自行车,好好学习是添头,所以表面上看家长和小孩达成了一致,但实际上两者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经常的结果就是,短期小孩可以得到奖励,但长此以往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目标会变得越来越难达成。
再回到我的事情上来,我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日更21天,也就是今天,但实际我对自己施加的奖励并没有什么期待,反倒更期待我能不能更到100天或者再更持续更新个几年。
所以如果本身混淆了目标和奖励,把奖励当做努力的动力源,明显可以知道只是一种跑偏,可能短期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但是想要维持长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不要让副产品成为努力的动力
更近一步,也是同样道理,我们刚提到了目标、副产品、奖励,既然我们明白奖励本身不能作为我们长期达成目标的动力,也可以明白副产物也是一样不能长期作为达成目标的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说,创造价值是目标、赚钱是副产物,解决问题是目标、升职加薪是副产物,我们经常会被副产物所吸引,但是往往会忽略产生副产物的根因到底在哪里。正所谓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求其下而一无所得就是这个原因。
写在最后:
我相信社会越来越趋从于认知,也希望有一天能发现我现在认知到的一切都是错的,不希望你全盘接纳我的观点,但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挑战日更100天:21/100
PS: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笑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