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和解

中国母亲花——萱草

    在这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谁?唯一答案,就是我的母亲。

    曾经,我对于母亲的感情,是一种又爱又有点恨的感觉。一面真心佩服母亲的坚强刚毅,一面又想迫不及待地逃离她的控制。其实我性格中有许多和母亲相似的地方,注定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充满着冲突的。

      母亲说一不二的个性,还有在我看来那难以忍受的强烈的控制欲。幼小的我经常会体验到的那种既想努力挣脱母亲控制又不得不被控制的无奈。曾经我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之一,就是去外省的学校,离家远远的,最好毕业也不回来,家里的事情扔给妹妹好了!后来因为发生了妹妹生病的突发事件,我不得不选择毕业回家乡工作,是背负的家庭责任使然,心不甘情不愿。

    母亲的强势,体现在教训起我来毫不含糊。我小时候不听她的话,母亲教训我,从来不会呼我巴掌,而是专挑我大腿根扭我,那个地方最疼,边扭还边愤恨地要我求饶,“还敢不敢了?嗯!敢不敢了!”

    现在,我实在不记得所犯的那些错误了,但是那种不得不求饶认错的屈辱好像一直在。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即便是知道母亲辛辛苦苦把我养大,在我内心里对她还是有着隐隐的那种疏离与恨意。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母亲给我做了一条新棉花絮的棉裤。那时候母亲一个人带着我,挺困难的,一条棉裤要穿个几年的。她怕我尿裤子,于是在夹层里加了一层塑料膜,这样即便是尿裤子,也不会湿了其中的棉花。我不想走路吱嘎吱嘎响被小朋友笑话,死活不穿这条带响的棉裤。

      我的极力抗拒,软硬不吃,惹恼了母亲,当然也极有可能是母亲实在拿我没有办法了,她竟然在那个滴水成冰的早晨,把只穿一层秋裤的我抱到院子里面,以此让我屈服。

    于是那年的整个冬天,我都不得不穿着这条里面夹了塑料膜的棉裤,每天走路伴着塑料膜的咯吱咯吱声。或许那时候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离家离母亲远远的。

    有一次在饭桌上和卢先生,和女儿谈起这段往事,我笑着笑着哭出了眼泪,特别特别想拥抱那个小小无助的自己。

    后来和母亲谈起这件事情,母亲言辞中依然透着当时的无奈,“你也真是执拗,不好说话,把我给治得死死的!”

    看来母亲与我,母女两个人的心里都不好受。或许在母亲教训我的每一次中,她内心都充满着那种无助、无力与无奈,看着我大腿的青紫,她内心定然是深深的后悔与自责。就如同我和我的女儿的相处,在面对与女儿的冲突时,我内心的那种痛苦无处安放。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女儿的关系几乎是复刻了母亲与我的关系。我像我母亲一样,充满了对女儿的控制,一方面我讨厌这种模式,一方面又自然而然的进行着这样的行为。

    只是女儿不是我,她比我更具有反抗精神,如同一匹小烈马,我从未真正降服过她。亦或是我根本也不是母亲,我不忍心让女儿像我一样体验那种被迫屈服的感受。

      我在这种自我否定与分裂中,磕磕绊绊地与女儿一起来到了她的青春期,本以为这痛苦的人生体验会一直持续到女儿长大成人。万幸遇见新阳光的老师们和一起前行的同修们,这种痛苦才得以转化。在修复我与女儿关系的过程中,也指引着我重新认识与母亲的关系。

        我这是在为自己与母亲的冲突找到一个合理化的借口,那就是母亲对我的控制。其实或许还有其他的因素,譬如我本来就是有一点叛逆性,对于别人对我的控制比较敏感;或许还有青春期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疏导自己的心理;或许还有母亲的成长造就了她并不细腻的情感,她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母亲对我的好也历历在目,那些母女俩相依为命的日子,更多的是温情脉脉。

      我还记得那些趴在母亲背上的温馨时光。母亲经常去镇上开会,基本上都会背着我一起去,有时候也会背着我去看电影。那时候母亲的后背非常温暖,每次回来我都会睡着了。

      在静下心来梳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的时候,才隐隐约约记起来那些我曾经肆无忌惮地趴在母亲后背上的日子,想想我为什么会淡忘母亲给我的这些温暖的爱呢?难道真的是只有痛苦才是刻骨铭心的吗?

    母亲从不会在我面前抱怨生活的艰辛。她从内心深处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或许是因为她曾经经历的困苦过于沉重,往后的每一天在母亲看来都是好的。

      母亲希望我能好好学习,有朝一日能摆脱农村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况。但她从来不会叨叨我的学习,在学习上十分信任我。哪怕写了一个她认为好看的毛笔字,都会投来赞赏的目光,“咱嫚,厉害!”在教育孩子学习这一点上,她做得比我强太多。

    母亲也非常善于运用心理暗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不小心透露出星星点点的,什么高人看过,我将来会有出息。这对我有很强的正向引导力量,我觉得自己非常擅长学习,好像也的确如此,在求学路上,算是顺风顺水,或许与这个信念的植入非常有关系。

    母亲会无条件护着我,尤其是那些在学校里受到委屈的时候。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被一个同学欺负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因为自从幼儿园里比我大的孩子上学后,我和另外两个女孩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三个小伙伴算是孩子王,一直持续到上小学以后。我哪里受过这个委屈,这种愤恨委屈的情绪不能缓解,母亲带着我去学校,找了老师,算是安慰支持了幼小的我。

        那时母亲一个人带着我,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我。现在我还会经常在梦里,仿佛又成了那个回到家,房门紧锁着,进不了屋的小孩,我不停地摇晃着门锁,满心的委屈难过,在院子里哇哇大哭。

      母亲虽然拼劲全力想给我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总有许多忙不开顾不上的时候。这时候,母亲就会让我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农活。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每年春天,挑个差不多的日子,母亲会让我和她一起泡花生米做种子,大约泡个一天左右,两人就去地里播种。她在前面用撅头刨出一个个小坑,我跟在后面每个坑里放上五六粒花生米,顺便用小脚把坑用土埋上。都种完了,母亲就去水坑那里挑一担水,我负责用小桶给每一处埋下的种子浇水。两人忙活的快天黑,就差不多完成了。

    慢慢等着小苗长出来,需要锄草了,母亲会带着我再过来。等到花生开花了,还要来浇农药,否则花生会被一种白色的大虫子吃了。在这样的照看下,秋天就可以收获了,看着刨出的白花花胖胖的花生,我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母亲忙于工作,势必操持家务就差一点。上小学之前,每天备菜的任务就是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会非常迅速的用玻璃片刮完一盆子土豆,泡上水,然后顾不得洗掉手上染的棕色土豆汁,就翻墙出去找小朋友玩了。这倒是锻炼了我干事情专注麻利,也算是练出来了眼里有活的能力。

    其实母亲也有脆弱的时候。一次是她累得躺在炕上,揉着自己的腰,轻轻地叹气。还有一次母亲坐在炕上,我枕着母亲的大腿,她摸着我的头,眼里满是怜悯的目光,大概是想到了和父亲的婚姻。母亲年轻时和父亲的关系不好,父亲基本常年不回家,期间又闹了几次离婚。后来大约是我七八岁左右,父亲回归了家庭,现在两人关系很好,其乐融融。

    母亲性格中刚性的一面远远盖过她柔情那一面,这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她不会像别的母亲那样会搂着抱着自己的女儿表达她的感情。我特别羡慕那些可以和母亲手挽手逛街,或者腻歪着母亲的人。到现在,我都做不到自然的拉着母亲的手或者挎着她的胳膊,更别说拥抱了。

    我的性格也是刚性的多于柔性,甚至于和闺蜜间手挽手、挎着胳膊这样的动作,我都是那个被挎着的。对本应该关系亲密的父母、男朋友、老公,我生不出难舍难分的那种深情,甚至可以说有点淡漠。

    母亲生病住院两个多月,我和妹妹依然悠哉悠哉,不会主动要求去医院看望 ,母亲也颇感心酸与无奈,“俺这大闺女,心肠可真是硬!”

    初中时候,一个男孩子特别喜欢我,我们会很开心的一起去玩,这大概算是早恋吧!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学习,我那时已经感到自己根本不会爱别人。早恋不耽误我任何事情,所以我上了重点高中,他又复读了。

    那时我甚至觉得自己这样非常好,情感强大极了。到了大学,依然如此。和我所爱的男朋友分手,我以为自己会伤心很久,怎么着也得为伊消得人憔悴吧!结果,一个周不到,心情就恢复个差不多了。

    因着自己这种对爱的体验如此淡漠,面对婚姻,我也是理性分析进行选择。卢先生人善良,特别爱我,工作还不错,能聊一些话题,关键在我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既然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那就结婚吧。我这种情感的淡漠,以至于卢先生会产生我不爱他的感觉。

    现在看来,或许这是我通过情感隔离进行的一种防御。或许是我从小到大,安全感不足,对亲密关系那种情感上的求而不得,然后在感情上练就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铜墙铁壁,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部分。

      记得看了李老师的那篇文章《请给自己一个解释》,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对陌生人(亲人之外的)的一点恩惠感动不已,对至亲的母亲对我的好反而麻木不仁,甚至陷入那自以为是的屈辱认知之中?

      去年,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我走投无路,面临不得不卖房子的困境。我和母亲说了自己的窘况,她二话没说,和父亲一起,把家里的养老钱都给了我,解了我燃眉之急。母亲甚至又悄悄把私房钱都给了我。这件事对我触动是震撼性的,我真正体验到原来母亲一直在全身心地爱着我。

    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我的母亲。母亲是在以她的方式爱着我,倾尽所有地爱着我,并且承受了这么多年来我情感上的那种无情与淡漠。

    记得她曾经不止一次说过的“我家女儿心有点硬”,这句话我现在想来是那么的扎心,那么当母亲说出来的时候,那个她拼了命生出来,又历尽艰辛养大的女儿似乎不爱她,她的内心该有多么难过啊!

    我在探寻我自己的时候,我在寻找失落的爱的能力的时候,母亲何尝不是在渴望着我的爱!她盼我回家,盼我的电话,我回家,她和父亲就忙里忙外的,给我准备的丰盛的食物,我离开的时候,恨不得把家里各种好东西都给我搬上车带回来……哪一件不是爱的体现呢?

    去年去算命时,那个大姐对我说的那番话,“你的母亲非常爱你,你的老公非常宠着你,反而是你经常发发大小姐脾气。”当时我不以为然,想想还真是如此。其实爱一直都在,是我出了问题。

    不是没有爱,是我缺乏爱的感受能力,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真正理解了母亲,也在内心真正完成了与母亲的和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