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很火:“是什么叫富人思维?”
各路网友回帖很热烈,都举例自己见过的有钱人平时是怎么花钱买时间,花钱用来换取更多的人脉资源,用钱把自己的时间省出来然后做更重要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思路,想要成功,那么就要去观察成功人士做法。想要变得有钱,那么首先要拥有富人思维。
这个逻辑乍一听很正确,可仔细一研究就发现经不起推敲。
成功的人之占总人数的极小比例,“一将功成万骨枯”,还有更多失败的人没人看得见。成功的因素里努力只是其中一小块,还有时代背景、运气、天赋等等原因,人跟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样。
别人的成功难以复制,别人的失败才最值得研究。
当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是富人思维时,很多人的举例纯粹的是通过结果来推原因。
不是因为他的“富人思维”让他成了有钱人,而是因为他是有钱人所以自然而然地有了“富人思维”。
逻辑顺序错了,再怎么模仿学习也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反惯性思维》里面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办法成功,他们跟成功的人之间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成功的人总是能够提前一步看到,普通人永远只是模仿别人。
随大流是永远都不可能是成功的,当所有的人都去挤独木桥时,也许这就不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了。
我们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看到了别人做出成果,于是就一窝蜂地跟着做,结果可想而知。
大家的思维受局限通常是跟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常识、过去的经验,懒得思考、从众、先入为主等因素影响我们。
脑袋不用,久了就越来越迟钝,慢慢地形成惯性思维,生活就停滞不前了。要摆脱我们的惯性思维,你可以试试这六个办法。
第一步:重塑思维认知
第二步:跳出来,而不是跳进去
第三步:多换位思考
第四步:摆脱依赖,强化内在的主见
第五步:养成求知的惯性
第六步:创造性思考
年老体弱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深坑里,周围没有任何可以救它的工具,主人心灰意冷打算把它埋了。按照常规思维,驴子自己也跳不出去,只能在坑里等死了。
可是当铲下来的泥落在驴子背上,它本能的抖动身体时,突然灵光乍现,把落在脚底的泥一点一点地踩紧实,没想到最后竟然填平了土坑,自己把自己救了出来!
那就是一个脱离惯性思维的典型例子。当我们处在不利条件下,不要自我设限,太早的放弃会错失可能出现的转机。
很多30来岁的年轻人整天死气沉沉的,对工作不上心,生活也没热情。问他们实在不喜欢现在的生活,那就去做自己喜欢又能够赚到钱的事情吧,得到的回答总是,“哎,我不行的。”
自己做着现在这份稳定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尽管大家都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永远稳定下去。
有的人从不考虑这些,有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但是他们选择性地忽视。
有一句话说,有些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跟刚工作一年的新员工,两人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是因为老员工将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九年而已。
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不停地在重复,一段时间之后人的思维被框定在小范围内,不想费力去学习探索新的东西,因为害怕未知的东西有风险。可如果不甩开惯性思维,就永远都没办法进步。
我在读《乔布斯传》的时候有看到,乔布斯打算做一个超大容量的音乐播放器,没有繁琐的操作流程,可以装进口袋里。这种概念看起来不可思议,因为大家都是用的CD、随声听,没人想过一种更创新的产品。
乔布斯想到了,他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框架,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于是大获成功。
换位思考,即常说的“共情心理”。
学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将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
这才是正确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冷静地谈话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远远好过跟对方面红耳赤争吵。
这6条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应该要学习的就是,养成求知的惯性。
新生事物不断产生,唯有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学历高的人并不一定就比那些没怎么读书的人更优秀。
学历高,只限于所学的专业领域,而早早进入社会大学的人,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学到的生存技能都是课本上没有的,这比起书本知识更加重要。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学的已经够多的了,有一种自满心态就会错过很多新的东西。应该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解决我们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修正之前那些错误的惯性思维,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三点建议。
1 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2 要创造性地允许任何可能性
3 尝试着多角度或反向的分析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任何事物都有惯性。
同样,我们的思维也是有惯性,随着知识经验的累积,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像滚雪球一样,借着惯性越滚越大,可是速度越来越快,一旦偏离正确轨道就很难使它停下来了。
所以我们隔一段时间,就应该提醒自己总结反思,看看哪些方面做的不对,去学习借鉴别人的新的思想,这样才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