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刷抖音的时候,刷到了卖书的广告链接。索性打开看了看,八本书只要七十九元,价格很让人心动。能发顺丰还可以货到付款,果断下单。
对于买书我似乎从未有过太多的犹豫。这是我让自己唯一欣慰的地方,我喜欢爱书的人。我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房间陈设全部由我设计,一定要四面环书,还要与绿植相映成辉,灯光我会选择暖色调,窗帘我倾向于淡雅色,书桌我偏爱柚木,椅子不如就要软包,这样才不会轻易觉得累。
与其说这些书的价格引我心动,其实它只是流于表面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几本正是我想要拜读的,它们分别是《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纳兰词精编》,《十里春风不如你,柔柔暖暖的元曲》,《那么慢,那么美,三生三世里的宋词》,《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光看书名,就足以引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昨天晚上,我打开了李清照的这本书,相对来说,对她和她的词比较熟悉些。她的词充满唯美和浪漫的情调,但不乏真性情和通透感,甚至有一番傲骨,贯穿始终。这是她性格和性情的写照,也是造就她的不凡得根本原因。
作者对其一些代表性的词都做了解读,同样的,文笔优美,用词讲究,与李清照的词基调基本保持一致,读下来,感觉身心都受到了洗礼和净化。才情是一种天赋吗?尤其是女子,拥有这般才情更增添了本人的些许魅力。
印象最深的就是词人在多首词文中都有借花喻己,还有惜春伤春的离愁别绪,似乎在悲伤的情绪下,她的词更具灵魂。难道说,伤感更容易引人深思,激发灵感吗?
最感于她那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出了一个女子思念心上人而不得日渐消瘦的情景,引人顿生怜爱之心。
在下面这首词中,其感情基调再次加深。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想到心上人马上就要离去,内心除了伤悲再也容不下所有。房间无心整理,连自己的形象都懒得顾及,总之什么心思都没了, 一心只想把他留,只是不管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他注定要走的事实,索性不再开口,把悲伤留给自己,让愁绪爬满心头。
想必词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女为悦己者容”,但是当这个悦己者要离去之时,满满的心思却无处诉说,心像被掏空,再也无心顾及眼前的任何事,只想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自古以来,离愁别绪最能让人清瘦。回想起那天我和她的分离,亦是那般匆匆,连拥抱都没来得及,我的魂魄跟着她远去,久久无法平静。在之后的好几天都处于一种难言的失落状态,脑子里不停回想的是她那婀娜多姿的背影和飘逸的长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见。
如果说李清照的这首词中的离愁别绪让人感同身受,那么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在感情色彩上更胜一筹。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至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这是何等的愁苦,欲罢不能,欲语泪先流啊!那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和“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无不让人泪流满面,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词人,在遭受着他那肝肠寸断,求而不得的复杂心绪,马上就要白了头,要了命。
我自知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但却迷恋这样的文字,有时候甚至觉得只有伤悲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踏实,那些快乐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与这般唯美又忧伤的文字为伴,也不失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