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朴素的精神?

今天听了曾老师谈如何培养孩子朴素的精神,特整理记录如下:

古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讲得非常到位,符合人性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如何培养孩子的朴素精神,不骄奢淫逸,不慕虚荣,并且不在外表上流露出对虚荣东西的渴望,从而不会给自己的形象添上不够雅致的标签呢?

我们的家长都要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把孩子带上一条比较好的气质和价值观的道路。

我们来看看社会上、历史上,很多高官的孩子的情况。比如说李天一等等,可以举的例子很多,我们随便设想。

这些家境富裕、有权势的、富贵的家庭,一些孩子做出一些荒唐的、奢侈骄傲的事情。

一旦曝光之后,比如说李天一,大家会觉得很没有家教,终于给家庭带来了负面的灭顶之灾。

我们想想,难道LTY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吗?

实际上,天下的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骄纵淫逸,变得荒唐、奢华、不懂事儿,都不希望孩子变成李天一那样。

大家都不希望,最终孩子却成了这样子,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和道路中,家长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观念上的误区,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用这些错误的方法培养着孩子;

或者因为意识不到而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走向错误的道路,却不知如何改变和刹车;

或者最初的起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做法不当、推动不当而造成的。

所以从动机上来说,这些家长并不希望孩子以后变成这样,可事实上孩子就变成了那个样子

这一定是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上出了一些问题。

今天为什么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呢?

其实是有感于我早上和自己的闺女小哲在酒店的餐厅里吃早餐发生的一件小事。

小哲猛夸酒店的早餐非常非常好吃,我们这酒店住了几天了。你知道她每天吃什么吗?

她每天其实就吃非常普通的面包片,然后抹上番茄酱和各种酱料,她就滋滋有味的在吃了,然后弄一杯牛奶,再添一点沙拉,吃的非常的津津有味,她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于是对这个酒店的早餐赞不绝口。

我心里觉得非常踏实,也略微觉得有点好笑,那你说小哲没有见过世面吗?

不是的,我们生活中有时去的地方,吃的东西也都不错,但是小哲在她的童年时代,口味被我打的基础还比较好,这是有意识的。

比如说她对吃方面,到现在12岁的孩子了,还念念不忘童年的鳗鱼炒饭,或者扬州炒饭,只要是炒饭类的,她就觉得是最好吃的东西。

这就是童年建树的味道。她对面包,给她点酱料、炒饭,就觉得非常满足了。

这一点是在幼小的时候,2岁到5岁之间就已经建立了的,这些是父母有意识的引导,让她把她的标准制订在一个朴素的标准之上。

当然在很多瞬间我们给她点炒饭时,是有一些言语上引导的,让孩子觉得非常珍惜这些粮食,也会非常喜欢上它。

比如说带她去一些高级的西餐厅去吃这些炒饭,父母也分一点吃,她觉得这东西很好吃。

一个幼儿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是带着很多元素的,一个是跟父母一起去这些场合吃这个食物的时候,父母所表现的态度就是一种引导,比如,父母觉得这很好吃,吃这个已经是很好了,我们应非常感谢这美味的食物等等。

关键就是孩子在父母的身上感受到父母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和定位。

本身我们夫妇俩是不注重吃高档的东西的。虽然生活中也够得着这些高档的东西,但我们对吃比较随意。

这种随意的背后还有一种是我故意控制的一个度和一个量,就是要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给孩子传递这种朴素的精神。

因为我深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

包括衣着,她不追求名牌,也对这些没有特别的向往,这有利于她把自己的注意力和价值导向引向一些文学类、艺术类、思想类或者更有价值、值得花时间追求的方向上去。

当然有人说追求美味、穿名牌和追求文学、哲学、艺术并不相悖,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孩子从小对吃、穿、住,对物质上的东西过于计较和要求过于精细,很可能常常伴随这个孩子背后的一系列的审美观和价值标准。

人就像一个表象一个载体,一个人的表情和言语背后对应的是他之所以产生他这种表象的相应的土壤的价值标准。

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通过一个点可以侦测到他背后的整个系统,这个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吃什么和穿什么的问题,他还同时关联着众多的,其他生活中相应的类似的标准。

能够体现他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等等,其他方向上的连片的体现,所以讲的不仅仅是对食物、对衣着的一个朴素看法,其背后是有深层的连锁反应,这一点不得不去注意。

我对小哲这方面很满意,她已经做到了在这方面比较朴素,平时能够珍惜粮食,也能够珍惜自己身边的物品。

我觉得这种精神一旦在童年时候奠定了,长大之后,在经济上,我可以对她放心一些、放开一些。

因为知道她大致上不会做挥霍浪费、爱慕虚荣等等这种严重的行为,我信任她。

这种基础一旦打好,接下去,在孩子成长中,她的朴素品质可以给她未来的交友取得优势,在未来的人群中给她带来很多正面的评价。

有助于他未来的社交与自己的品格建设,这个影响是深远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