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啦

#61

我回来东京啦,终于能摸上自己的小电脑,还要把上周落下的随笔补上。事情.....还发生蛮多的。一件一件复盘吧。这次我去了一个离东京5个小时电车路程的城市的艺术节做志愿者,为时一周。

在那边被问的最多的问题,除了我哪里来的,就是这个问题啦:“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艺术节的?” 我诚实地回答的话,解释会有些曲折:“我一直很喜欢的建筑师设计了岛上的一个美术馆,然后我就知道了这个岛,接着就顺藤摸瓜知道了这个艺术节。想要来参观这个艺术节,发现官网上还有志愿者入口,所以我联系志愿者负责人,就过来了。”

我这回答仔细分析起来呢,其实内容蛮多的。这件事操作起来没那么困难,和我相似背景的,做到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因为它有以下几个门槛:

1. 即使是商科,但是对跨领域的艺术、设计、建筑感兴趣

2. 持续关注某一个主题的能力,不断地给自己脑中的那个名词添加新的补充信息

3. 懂英文和日文,搜索信息和联系负责人时候需要

4. 自己有勇气来国外做志愿者,还有金钱支撑(艺术节包住宿,但是吃饭、交通自理

5. 说服爸妈让我独自前往,或者说服小伙伴同行

这些小小的门槛没那么高,比如不懂日文英文,拿谷歌翻译一下就行;多关注一下其他领域的信息就行.....但是,即使是很小的事情,有意识去做的人还是不多,因为大家活在不同的圈子里,进来的信息都会被这个圈子的属性所过滤掉。从一方面讲,圈子的存在能精炼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比如留学圈里对雅思,托福,申请的各个环节都有简称,用交谈的人能否熟练使用简称来判断是否是自己人。从另一方面讲,圈子又会很片面地吸收信息,造成了一个幻觉就是:自己知道的事情就是常识,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自己信奉的理想生活,也是大家想要的理想生活。比如我在的留学圈,大家看到几个词就激动了:顶级投行,常春藤,高分托福啥的.....因为圈子的力量是这么大,我们还会不自觉地被影响被改变,所以一定要有”旁观者心态”,客观地观察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认可自己。我这么想是对的么?我有了这个想法,多少百分比是自己思考得来的,多少是受圈子的价值观影响?前几年蛮热门的一个词“跨界”,大概就需要这个能力:跳出自己圈子。

圈子还有大小之分,我最小的圈子是家庭,我父母的金钱观、是非观会影响我。下一层是我的朋友圈,大家所追求、所羡慕的目标会影响我。下一层是我的地域圈,浙江省重商,我和我的朋友们选择商科专业不是偶然。下一层是中国的迷梦,比如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再下一层就是人性本身的自欺欺人了,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容易对即时满足的东西上瘾。

所以成长也是不断地跳出圈子的故事,Jump out box的含义就是不断地打破自己周围的玻璃盒子,质问人生的新的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出门,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妻手拉手锻炼归来,突然非常羡慕他们,走过了那么多年,他们仍然愿意相互牵手,相互...
    longlong8612009阅读 793评论 0 0
  • 正如每段长时间的阅读都会以某种形式被记录。付出越多,印记越深。 不要问回报,时间自会善待所有的悉心耕耘。
    别样的精彩阅读 2,958评论 0 0
  • 过去两年,花大力气自己采购葡萄酒的综合平台越来越多。如果你细心对比几家消费者评论,大家抱怨的话题总是很相似—— 假...
    红酒说WineSay阅读 4,468评论 0 0
  • 中秋佳节将至,今晚很多人会参加聚餐。聚餐便免不了吃大鱼大肉,喝一些酒。大学时期,每逢佳节班级都会组织聚餐,学生时期...
    关家大小姐阅读 5,185评论 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