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哲学关我什么事(四):对陌生人,你敢“相信”吗

“相信”常常伴随危险?

朋友圈里许多送礼物,送红包,送流量,送话费的信息,你是相信呢还是不敢相信?

多少次点开之后,要求转发朋友圈,转发朋友群,你在犹豫再三后转发了,可是心里很不是滋味。

多少次,朋友发一个链接来,后面要附上一句,“已经验证,确凿无疑”,你才敢点开,有木有。

我们为什么不敢轻易相信?因为我们受到选择“相信”带来的欺骗已经太多了。

朋友说,这个投资绝对可靠,相信我没错。结果,钱投进去再不见朋友。

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遇到各种不认识的人与不熟悉的事物,并被迫决定是否该相信这些未知的人、事、物。这个人信得过吗?相信这个信息没问题吗?我们经常为这些问题迷惘,因为相信这件事总是伴随着危险。

那么,“相信”这件事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相信”总是伴随着疑惑,它和“知道”不一样。比如说,你相信你的朋友“对你是忠心的”这件事,你还是会有点担忧,你想要“知道”朋友的真正心意,但当我们知道朋友的真正心意之后,也无所谓相信还是不相信了。我们现在面对新鲜的不认识的不熟悉的人、事、物,因为不知道他们,所以我们选择不相信。那么,是不是只要“知道”,“相信”与否并无必要呢?

不是的,当我们对一个新鲜事物持不相信的时候,一般我们不大可能去接触它,也就不可能真正知道它。

奥古斯丁这样说:“如果要明白,就应当相信,因为除非你们相信,你们不能明白。”他主张信仰使人看见真理,而理智使人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

如果不敢冒“相信”的危险,人就不会进步

奥古斯丁,就是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的罗马哲学家,他的思想融合了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被称为“西方的导师”。据他的自传《忏悔录》记述,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他感到这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自此以后,奥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觉有从上帝而来的能力胜过罪恶,内心起了极大的变化。

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之前,他一直不相信神,后来因为相信了神学,才去接近它,才有了后来内心的平静和对神学的研究。

“相信”这件事确实总是伴随危险。可是如果不敢冒着这样的危险,人们就永远不会进步。

比如,千年前的苏东坡,他绝对不会相信只要一根线连接就能带来光明,使他晚上可以继续读书写字。

比如,几年前,3D打印出来的时候,大家也觉得不可相信。

可是就是有一部分选择“相信”作为出发点,而到达了“知道”这件事。

穿越名为“相信”的黑暗小径

曾经被谎言欺骗捉弄的人,因为害怕遇上同样的事而不再相信别人的话,那么他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知识。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一页。”奥古斯丁说,如果一个人不敢冒险穿越“相信”的黑暗小径,就不可能得到名为“知道”的美好知识,不可能真正领略世界这本书。

穿越“相信”的黑暗小径,不仅仅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有时,对于认识复杂的人性,也是一条通道,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为“通透”。特蕾莎修女就是这样“相信”的: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无戒365挑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