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如何给“熊孩子”进行人生第一次关于“生死”的教育

清明时节雨汾汾,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将至,这时家长难免会遭遇孩子对死亡话题的种种疑问,清明节如何跟“熊孩子”进行关于“生死”的教育,对成年人来说,年纪越大,我们对死亡的态度就越坦然,而对小孩子,死亡通常代表着神秘和恐怖,我们应该怎么解释清楚这件事呢?

当孩子问及“死亡”是什么你该怎么回答?

清明节为什么要放假?

清明节要去墓地给你死去的爷爷奶奶扫墓啊!

墓是什么啊?

嗯,墓是死去的时候要住的房子!

扫墓就是给死去的人房子打扫卫生啊!

轻轻一句话带过:“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天上,变成了一颗星星”或者干脆岔开话题,不仅没帮孩子应对死亡问题,反倒让他活在幻想中,这样做会将孩子的疑惑挡在心里。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死亡”被电脑游戏和卡通片“轻巧化”了,很那去理解和辨别这个话题,当真正意外面对时,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产生心理阴影,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必须的事情,让他们以平常心坦然面对死亡。

第一阶段:3~6岁,幼儿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只有“在这里和不在这里”、“有和没有”的区别,对于“死亡”,一天之内也许体会到很多,比如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第二阶段:6~9岁,认为死亡是真实的,生者和死者会分离,死者是不会动的。孩子对死亡会产生神奇的想法,例如想象出一些死亡的原因。

第三阶段:9~12岁,孩子认为死亡时不可逆的,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你就不要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

清明节扫墓正是个很好的契机,家族的人员团聚在一起,聊聊过去的事情。跟孩子说说父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记忆中已逝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哪来?做什么?生了几个小孩?他们那时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最开心或难过的事是什么?在回忆的沟通中,逐渐了解生与死。

大自然也会用无声的语言来讲述生命的故事,树木的繁荣和衰败,动物的狩猎和被狩猎,自然界的生命都在演示着生与死的故事,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接受这个过程是无法抗拒的,也要明白生命的延续是生生不息的。

对于一定年龄段的孩子,千万不要回避以这个问题,善意的谎言有时候欺骗的是一生。不能把死亡说得很恐怖,很纠结,也不能把死亡说得很美好,很飘渺,平静且诚实地让孩子明白:死亡和出生一样、与树叶的生长凋零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有限,但爱却不会消逝。

送给大家王小波的话“有些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对于死亡教育,重要的不是认识死亡,而是要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懂得感恩生命、感谢父母、感激每个擦肩而过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今天发这个内容,是希望有所感触的父母们有充分的时间做些准备,不要在突然间被孩子问到,给出自己都不满意的回答。希望我们能轻松地看待“死亡”这件事。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7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戒为师 照过合影,用过早斋,就要游览慈恩寺了,这几日真的紧凑,也没有时间闲逛,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也就是餐后的半个...
    2哥不哭阅读 1,212评论 1 6
  • 当得知俱乐部5周年庆祝活动将在上海举办时,内心还是有点激动和期盼。冰封斜阳第一时间在老大公号下留言我可以做点啥,然...
    北方荣荣阅读 325评论 6 2
  • 妈妈们是不是只有涉及到宝贝,一点点危险、不健康和难过、困难都会很紧张,很担忧,尽量避免,最好我们的宝贝都是在平顺、...
    sheryl1228阅读 453评论 0 1
  • 最近看一本《为何家会伤人》的书,这下书提父母对孩子爱,什么才是真的爱。 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
    文文的花期阅读 465评论 0 1
  • 我是个很喜欢做饭的人,准确的说,我是一个很喜欢做各类吃食的人,无论是饭菜,面点,煲汤还是小吃,只要我想吃了,我就会...
    湘源阅读 2,474评论 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