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安泰效应指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
问:5月4日青年节,我们聊到了青年人应具备“思辨、宽容、自律”的品质。自那以后,我们就聚焦在“思辨”这方面,聊了聊历史上一些伟大思想家的“思辨法”和一些著名的“思辨”命题;聊了聊形式逻辑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以及论证和反驳的方法;聊了一些思维误区,以及应对这些思维误区的一些方法;聊了一些与人的认知有关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效应。现在我们正在聊一些与人的行为选择有关的心理效应或心理现象,主要聚焦在“自律”方面。我们聊了聊“延迟满足”效应,谈到了对当代年轻人不同的生活选择的态度:要点赞那些为达到目标而“延迟满足”的,要理解那些选择追求当下“小确幸”生活的,要同情那些选择“躺平”游戏人生或者“摆烂”混日子的;聊了聊在许多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将孩子管起来,还是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放开来?聊了“角色效应”,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这个舞台上演员而巳;聊了聊“社会惰化效应”,其心理原因是"搭便车、吃大锅饭、坐享其成",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聊了“木桶法则”,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来补己之短处;聊了“贝尔效应”,強调了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重要性;聊了“泡菜效应”,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重大,因此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择校”;聊了“海潮效应”,一个开放、宽容、活力、看到希望、满怀信心的时代,会召唤人才,人才浪潮就会应运而生;聊了“破窗效应”,我们要重视那些看起来小,实则影响力大的问题的解决;聊了聊“瀑布心理效应”,谈到了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也许会伤别人一世;聊了“共生效应”,谈到了尽量避免由“优越感”导致的“鄙视链”现象;聊了聊“过度理由效应”,谈了人有问题时为什么喜欢找外部原因。
今天我们聊一聊“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安泰效应指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
“安泰效应”的启示,我认为其中有三点:
1,事物的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若其前提条件没有了,其存在也就消失了。
2,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会发生变化,若其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事物也会发生变化。
3,若没有现实作为前提条件,理想的东西还值得去想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安泰效应”所启示的三点非常有价值,让我们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和条件,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这三点的进一步解析:
事物的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一点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考虑全面,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所依赖的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前提条件对于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至关重要。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也受到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限制,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会发生变化:这一点强调了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前提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事物的状态发生改变,甚至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对事物的变化保持敏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灵活适应变化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安泰效应提醒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向往的美好愿景,但实现理想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努力。人们不能只停留在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中,而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为理想提供土壤,而理想又激励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综上所述,“安泰效应”在思维和行为上都提醒我们要全面、灵活地认识事物,并理性地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解事物的前提条件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理想信念,不断努力,为实现理想而不断付出努力。
问:因此,在知识论上,寻找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亦即进行追根溯源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答:正是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追求知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和结果(知其然),更要深入探究事物存在的原因和条件(知其所以然)。
通过寻找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原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对问题的肤浅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和探索中,知其所以然还能帮助我们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更丰富和全面的认知体系。这样的认知体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新的情况和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知其所以然也有助于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当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原因和条件时,会发现更多有趣和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从而激发我们的求知动力,持续学习和进步。
总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提高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
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现实的前提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现实,坚定理想目标。
答:你说得非常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追求远大目标之前,必须先从现实的前提条件出发,逐步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
在现实的前提条件下,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起点和目标,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然后,我们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策略,逐步行动,逐步实现目标。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努力克服障碍,逐步向前,最终就能实现理想和目标。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会存在差距,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追求,而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向着理想不断靠近。理想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逐渐接近和实现它。
总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就是现实的前提条件。通过踏实地行动,努力克服困难,我们可以从现实的起点出发,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问:但是,有一种行为似乎是不依从现实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信仰。就像康徳认为的那样,人可以假设灵魂不朽、意志自由、上帝存在,以此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从而成为一种信仰,令自己可以自律而行,实现人生的价值。
答:你提到的信仰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完全依从现实的前提条件,但却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仰是一种对于某种事物或理念的坚定信心和承诺,它可以是宗教信仰、道德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形式。
信仰往往起到激励和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对于一些人来说,坚定的信仰能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动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坚持。信仰可以给予人们意义和目标,使他们更加自律和奋发向前,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信仰的引导下,人们可能会超越现实的局限,对于一些观念和价值持坚定的立场,即使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种种挑战和矛盾。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增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从而在面对逆境时保持坚韧。
然而,也需要指出的是,信仰并非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它可能会与现实产生互动和影响。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基础上的,虽然不完全受限于现实,但现实的情况仍然会影响信仰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个体而言,信仰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信仰,并在信仰的引导下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人生。信仰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但也可能有时产生局限和偏见。因此,在拥有信仰的同时,保持对现实的理性认知和客观分析仍然是重要的。
问:非常认同你的说法,一个人可以拥有信仰,但同时也要保持对现实的理性认知。因为,一个人拥有信仰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应该是,让社会可以更理性地发展。信仰应该是一种理性的信仰。
答:您说得非常正确。信仰在个人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向着特定的目标努力。同时,信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个健康的信仰系统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合作。它可以塑造社会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信仰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然而,一个人拥有信仰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对现实的理性认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信仰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情况和问题。理性的认知能够帮助人们客观看待问题,辨别真伪,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保持理性认知也可以防止盲从和偏见。有时候,人们可能因为过度信仰某种理念而忽略了其他合理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理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更全面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因此,一个健康的信仰系统应该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拥有信仰的同时,保持理性认知,不断学习和开放心态,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才能使信仰更加坚实和丰富,并在社会中发挥更积极和积极的作用。
问:我们谈到了“理想”和“信仰”,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理想"和"信仰"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在个人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意义。
理想:
理想是一个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人对于自己或者社会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境界的描述。它通常与个人的价值观、兴趣和抱负密切相关。理想可以是具体的,比如一个职业目标、学术成就或家庭幸福,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追求公平正义、和平与友善的世界。理想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共同的,比如团体或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理想一般是基于个人的愿望和梦想,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它鼓舞人们努力奋斗,是人生的动力源泉。
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信念或宗教教义的坚定承诺和信心。它通常是对超越个人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虔诚追求,是对某种价值观或哲学体系的忠诚信仰。
信仰可以是宗教信仰,比如对某个宗教教义或神灵的信仰;也可以是哲学信仰,比如对某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坚守。信仰通常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回应,它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拥有坚定的内心支撑。
虽然理想和信仰有区别,但它们也可以相辅相成。有些人的理想可能受到他们的信仰影响,他们的信仰可以指引他们的理想追求。同时,人们的理想和信仰也可能相互影响和融合,共同构成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总体而言,理想是个人对未来的愿景和目标,信仰是对价值观或宗教教义的坚定信念。它们都在个人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问:也就是说,作为一种行为而言,理想是以现实作为前提条件的,而信仰虽然不一定要以现实作为前提条件,但要与人们的现实理性行为相关。
答:正是的!你表达得非常准确。
理想通常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认知和理性思考基础之上的。它可以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活目标的合理设想和愿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考虑自己的能力、资源和现实条件,以合理的方式去实现目标。
而信仰则更强调对超越现实的事物的坚定信念,它不一定需要现实的证明或前提条件,而是源于个人内心对某种价值观、宗教教义或哲学观念的坚定承诺。尽管信仰可能超越现实,但它仍然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密切相关。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力量和勇气,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影响到他们在现实中的选择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