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美国大萧条

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经济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事件之一。且不论它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其本身就是从繁荣到萧条的经济周期史的经典。然而关于它的前因后果却一直众说纷纭,社会主义者主流解释可参见高中历史课本儿。而罗斯巴德所著的《美国大萧条》一书则带给我们极具颠覆感的另一种阐释。在书中可以看到与教科书不一样的史实:

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并非自由放任主义者,他在任内支持干预农业、商业,支持美联储搞货币扩张;继任的胡佛总统从一开始就是干预主义者,而罗斯福政府的新政,仍然走不出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的窠臼。那时“万恶的资本家们”一开始也没有像中学课本儿说的那样,压低工人工资,反而主动配合政府维持工资率,宁愿利润不断缩水也愿意与工人共患难。进入萧条时期后,社会并没有冲突加剧,工农商正难能可贵地齐心协力对付危机,却仍然阻止不了萧条的蔓延。悲剧并不是偶然的,热情高涨的佛佛总统等人高喊对萧条宣战,却不曾真正了解他们要宣战的敌人是谁?萧条源于政府的干预,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政府制造的通胀。制造大萧条的不是自由市场的所谓“神秘的内在缺陷”,而是政治权力。美联储垄断货币发行,通过扩张货币人为压低利率,导致迂回生产程度错误地加长,价格信息失真;高于真实储蓄水平的虚假货币投资,使得资本品的生产秩序和信息系统紊乱,遂将经济引向非理性的“繁荣”;当由此导致的不当投资情况恶化时,又被迫收缩货币引起信贷紧缩,虚假的繁荣便随之幻灭。当衰退开始清除繁荣时期的错误时,政府却开始了反周期的干预:维持工资率,阻止物价下跌,重启通货膨胀刺激消费,并劝阻储蓄,大兴土木搞公共工程。学经济学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消费并不能创造财富,而只有生产才能创造财富。当时胡佛总统和罗斯福的新政搞的这一套与2008年之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何其相似乃尔。这一切的措施,只能是拖延了市场病症的自愈进程,并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最终酿成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历史现今仍在不断重演,政府依然在持续地自导自演经济周期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