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差距在哪里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13-36个月的孩子,在脑力劳动家庭中接收到的词汇的是487句/H,而在一个工人家庭当中,是301句/H,而在靠福利救济的家庭中是178句/H。同样的,3岁孩子在脑力劳动家庭,他会接受到4500万个词汇,在一个靠福利救济的家庭呢,词汇量是1300万,差距就是3200万,那恰恰就是这3200万差距,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这一发现是由芝加哥大学的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发现的,她是一名妇科&儿科教授,通过对55个家庭的跟踪调查得出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引起白宫的高度重视。
因为词汇量不同,会导致一个人的智商、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能力以及潜力完全不同,从一个小学3年级孩子的读写水平就能基比知道Ta将来会上什么大学。
调查发现:脑力劳动的家庭,他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肯定的语言,比如说你真棒,你真厉害,我们好好干,我们一起加油,而在一个工人家庭,他们传递的大多是消极、负面、否定的词,比如不许、不可以不能、你错了,你真笨等等,所以调研结果就是一年内,脑力劳动家庭使用肯定性语言是16.6万,而禁止性的词汇2.6万,是7倍多;工人家庭呢,肯定性VS禁止性是6.2万:3.6万;靠福利救济家庭肯定性VS禁止性是2.6万:5.7万。
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
教授指出四个T原则:
1.Tune in 共情关注
是说我们要关注的孩子注意的事情,孩子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而不是要求孩子来关注我们所关注的事情,不是让孩子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大人适应孩子。
举个栗子:🦊🦌如果你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你正在陪孩子并读一个故事,孩子呢手指向了书中的一只鹿,你就要对孩子说:哦,这是一只鹿,一只长颈鹿,长长的角,身上有美丽的花纹,你喜欢长颈鹿,是吗?这才叫共请关注,而不是硬把孩子注意力拉到大人自己注意的地方!
2.TaIk more 充分交流
我们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交流,你要不停的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跟孩子说,看的什么就说什么,要一遍遍地的与孩子互动。
①互动当中少用代词,不要用“这个",“那个“代替具体的东西,而是直接说出具体的事情/物品,
②训练脱离语境 可以说一些即使当时没见过但头脑中可能有的物品
3.Take turns 轮流谈话
重要的是要用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封闭性的问题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因果关系。比如家里烧煤球炉,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是容易碰到煤球炉的,我们可以这样说,煤球炉不能摸啊,因为煤球炉很烫,如果摸上去你的手会烫起泡,会很疼的,所以我们就不能摸了。这样会养成孩子的"因果“思维方式。
4.Turn off 关掉手机/关掉电视
尽管手机和电视能够让孩子收到很多信息,也能学习语言,但是电视和手机并不能交流,不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不能实施随时随地的引导。
有人说孩子95%的词汇都来自于父母。不错,父母是孩子的范本,是孩子的表率,也是孩子的榜样,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密切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而优秀的榜样。
ps:今天洋葱海盗100天第一天就开启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