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什么?

这一讲,我想让你先树立一套基本的写作思维,叫做用户思维。

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做产品卖货才需要用户思维,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想法、迎合客户的需要,为什么写文章也需要用户思维呢?

你这么想就错了。我恰恰要纠正的,就是你写作时“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接受”的习惯性思维。

写作需要有用户思维,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注意力写作的一切方法的基础。 

理解你的“用户”

你可能又要问了,有用户思维和没有用户思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要跟你讲一个例子。

如果你现在正在创业,你拿到了国内顶级的投资人徐小平老师的微信,你需要给徐小平老师打一段文字,希望他能够指点你、甚至投资你。你会怎么组织这条信息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写个长篇大论,联系自己辛酸的创业经历,再加上一段对徐老师发自肺腑的表白。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如果你按这个套路,我们每天日理万机的徐小平老师很难会注意到你。因为这种情况他见的太多了。

但是有个人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她却成功了。这个人就是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

刘楠在创业初期也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于是她给徐小平老师发了条短信,这条短信不仅成功的引起了徐小平老师的注意,最后刘楠还成功拿到了投资。

这条短信怎么写的呢?她说:“徐老师,我是个北大的毕业生,但是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但是我非常不快乐。

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而我是一个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我们可爱的徐小平老师收到这条短信之后,后来真的电话开导了她,而且还给她投了钱。

这条短信的内容,也被徐小平老师在各种公开和私下的场合,作为经典反复引用。

徐小平老师作为投资界的大佬,每天一定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创业者的求助短信。为什么偏偏刘楠这条短信就能打动他呢?

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刘楠在写短信的时候,她有很明确的用户思维,她在编写这条短信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把徐老师当成一个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我们来看,刘楠的短信短短几十个字,通过三组对比,充分地调动起了徐小平老师的好奇心。

首先,“我是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是我在开淘宝店”。

第二,这不是一般的淘宝店哦,“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

第三,虽然销售额高达3000万,“但是我非常不快乐”。

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面,就发生了三次转折,这就足以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

日常生活中,除了写日记,我们写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给别人看的,大多数的写作都是为了影响他人。

比如说我们通过写方案说服客户,采纳自己的建议,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认同。而成功影响别人的前提,是你需要理解你的读者,也就是你的“用户”。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针对徐小平这么一个特定的读者,去理解他还不难,但是,我们很多写作不是针对特定读者的,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说到“注意力写作”的基本思维了。  

好奇心和自我表达

我们知道,不同人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依然有一些规律,它们是普遍的、内在于人性的,只要抓住了这些规律,就能帮你抓住最广泛的读者的心。

有些什么规律呢?我归纳出了两点。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采集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基本性的需求:一,满足好奇心;二,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我们先来看好奇心。你可能看到很多人从早到晚一直埋头刷手机,你看到的只是他在刷手机这么一个动作,你没有看到的,其实是他的好奇心不断的被激起、又不断被满足的过程。

所以,当你理解了读者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之后,你的文字就要去制造好奇了。

关于如何制造好奇,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具体跟你分享。

除了好奇心,我们一个社会人还对什么内容容易激动呢?那就是他高度认同的观点、跟他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满足读者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读者需要表达他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帮助读者去表达他自己。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太多地关注自我,而太少地关注别人。很多人写作,容易陷入自嗨的状态,只顾写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读者是否能接受。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曾经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他说,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其实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那么如何跳出自嗨的状态,既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能帮助读者表达他自己呢?首先你要知道,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要去寻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题,或者说人们生活经历里共同的话题。

举我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的例子。我观察到,当下有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想要离开体制,不想当公务员了,但是身边的人不够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是很希望能向别人解释一下自己内心想法的。

但是可能他不太会表达,而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那么我就选取了离开体制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分析,从体制内离开的好处,以及在体制外收获了什么。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东西,和他们不谋而合。

这就是一个替读者表达的最直接的例子。 

其实替读者表达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说你创造一个让读者有代入感的形象,你通过讲述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等等。

不管你的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读者最关心的是,你写的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理解了读的阅读动机源于好奇心与自我表达,这还不够,还要理解读者的阅读场景。

这一讲,我想让你先树立一套基本的写作思维,叫做用户思维。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做产品卖货才需要用户思维,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想法、迎合客户的需要,为什么写文章也需要用户思维呢?

你这么想就错了。我恰恰要纠正的,就是你写作时“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接受”的习惯性思维。写作需要有用户思维,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注意力写作的一切方法的基础。 

理解你的“用户”

你可能又要问了,有用户思维和没有用户思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要跟你讲一个例子。

如果你现在正在创业,你拿到了国内顶级的投资人徐小平老师的微信,你需要给徐小平老师打一段文字,希望他能够指点你、甚至投资你。你会怎么组织这条信息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写个长篇大论,联系自己辛酸的创业经历,再加上一段对徐老师发自肺腑的表白。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如果你按这个套路,我们每天日理万机的徐小平老师很难会注意到你。因为这种情况他见的太多了。

但是有一个人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她却成功了。这个人就是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

刘楠在创业初期也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于是她给徐小平老师发了条短信,这条短信不仅成功的引起了徐小平老师的注意,最后刘楠还成功拿到了投资。这条短信怎么写的呢?她说:

“徐老师,我是个北大的毕业生,但是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但是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而我是一个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我们可爱的徐小平老师收到这条短信之后,后来真的电话开导了她,而且还给她投了钱。这条短信的内容,也被徐小平老师在各种公开和私下的场合,作为经典反复引用。

徐小平老师作为投资界的大佬,每天一定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创业者的求助短信。为什么偏偏刘楠这条短信就能打动他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刘楠在写短信的时候,她有很明确的用户思维,她在编写这条短信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把徐老师当成一个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我们来看,刘楠的短信短短几十个字,通过三组对比,充分地调动起了徐小平老师的好奇心。

首先,“我是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是我在开淘宝店”。

第二,这不是一般的淘宝店哦,“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

第三,虽然销售额高达3000万,“但是我非常不快乐”。

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面,就发生了三次转折,这就足以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

日常生活中,除了写日记,我们写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给别人看的,大多数的写作都是为了影响他人。

比如说我们通过写方案说服客户,采纳自己的建议,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认同。而成功影响别人的前提,是你需要理解你的读者,也就是你的“用户”。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针对徐小平这么一个特定的读者,去理解他还不难,但是,我们很多写作不是针对特定读者的,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说到“注意力写作”的基本思维了。  

好奇心和自我表达

我们知道,不同人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依然有一些规律,它们是普遍的、内在于人性的,只要抓住了这些规律,就能帮你抓住最广泛的读者的心。

有些什么规律呢?我归纳出了两点。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采集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基本性的需求:一,满足好奇心;二,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我们先来看好奇心。你可能看到很多人从早到晚一直埋头刷手机,你看到的只是他在刷手机这么一个动作,你没有看到的,其实是他的好奇心不断的被激起、又不断被满足的过程。所以,当你理解了读者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之后,你的文字就要去制造好奇了。

关于如何制造好奇,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具体跟你分享。

除了好奇心,我们一个社会人还对什么内容容易激动呢?那就是他高度认同的观点、跟他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满足读者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读者需要表达他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帮助读者去表达他自己。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太多地关注自我,而太少地关注别人。很多人写作,容易陷入自嗨的状态,只顾写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读者是否能接受。「得到」课程《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他说,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其实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那么如何跳出自嗨的状态,既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能帮助读者表达他自己呢?首先你要知道,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要去寻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题,或者说人们生活经历里共同的话题。

举我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的例子。我观察到,当下有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想要离开体制,不想当公务员了,但是身边的人不够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是很希望能向别人解释一下自己内心想法的。但是可能他不太会表达,而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那么我就选取了离开体制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分析,从体制内离开的好处,以及在体制外收获了什么。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东西,和他们不谋而合。

这就是一个替读者表达的最直接的例子。

其实替读者表达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说你创造一个让读者有代入感的形象,你通过讲述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等等。

不管你的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读者最关心的是,你写的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理解了读者的阅读动机源于好奇心与自我表达,这还不够,还要理解读者的阅读场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