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我曾一度对各类自媒体平台有些许排斥。确切地讲,不是排斥平台本身,而是我有信息密集恐惧症,也有信息泛滥焦虑症,还担心患上注意力稀缺症。
事实上,我虽然很早就接触了各类自媒体,但从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或直接参与其中。今年10月,我察觉到自己的文章欠缺用户思维。听剽悍行动营的老铁们说,公开写作可以获得更多反馈,有助于培养用户思维,也是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好方法。
现如今,自媒体平台很多,为什么我选择在简书上公开写作?一来喜欢简书干净的排版和简洁的页面,二来这里没有我认识的朋友可以更加自在、无干扰地专心创作,三来行动营里很多人在这里写作我很好奇为什么。然后,我下载了简书App,成为了其中一位创作者!
刚开始写简书,我只是把自己在行动营的读书打卡文搬过来分享。后来,我觉得这样还不够,等行动营结束了,没有打卡文了,难道我就结束简书创作了吗?不!我听从内心的想法,加入了日更写作,以此促使自己笔耕不辍,不断更新和输出。
现在,我把简书当做一个创作和复盘的地方。在这里,我想分享读书笔记、践行清单、人物故事、视觉笔记、旅行摄影……我有了更强的动力,去持续精进写作和加深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不仅可以通过写简书进行自我复盘,还可以借此宣传自己的三观、链接更多同频人,这正是我记录的初心!
上个月底,剽悍财富行动营结营,我在简书写下了自己的成长记录,投稿到相应专题。很高兴我的投稿被采纳了,而且还因此结识了部分写简书的老铁。其中一位老铁有一万多粉丝,我借此链接了她,向她请教创作方法。
这位老铁有近5年的写简书经验,她告诉我首先要做好个人定位,专注一个细分/垂直领域;然后要摆正心态,不断提高创作质量,不要一味盯着粉丝数或其他次要的东西;还要选定几个适合自己的专题,循序渐进地投稿;也要适当地主动出击,联系自己喜欢的专题主编,熟悉投稿规则和专题定位等。
于是,我听从了她的建议,开始专注创作本身,而不是盯着自媒体平台。因为,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然遇到了简书,有缘在这里开启创作,那就好好保障作品质量。毕竟,好内容从来不缺好平台,正如好平台也从来不缺好内容一样。